.02.07周日
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哪怕只有0.01%的危险,我们也要尽%的努力去规避。
——大宝老师
前几天,一则年轻妈妈为救落水儿子不幸溺亡的消息,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
1月13日下午,沈阳一名29岁的年轻妈妈带着3岁的儿子天天(化名)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时,由于冰面没有完全冻实,男孩意外落水。
妈妈见状连忙下水去救儿子,却因为体力不支,沉入水里,所幸最后孩子被好心人安全救起,而这位妈妈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被救起的小男孩,嘴里不停地哭喊着要找妈妈,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揪心不已。
年轻的妈妈再也无法睁开双眼看一眼自己的孩子,而年幼的孩子永远失去了妈妈的庇护。
这场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倘若这位妈妈没有把孩子带到存在安全隐患的冰面上玩耍,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其实,冬季引发的安全事故不在少数。有许多有形和无形的杀手就潜藏在我们的身边,让人不得不防范注意。
尤其是下面这四类安全隐患,你一定要知道!
一氧化碳中毒,屡见不鲜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时期。
据世界环卫组织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人数超过万人,一氧化碳成了冬日里最致命的杀手。
近日,山东临沂一门市里,一家五口正聚集在一起吃着炭烤火锅,一名女子想要起身坐下,突然重心不稳晕倒在地。
旁边人见状,连忙上前搀扶询问,其中一名男子准备将门打开通风,却不料开门的瞬间,男子突然瘫倒在地,挣扎了几次,又重重摔倒。
所幸,之后有人意识到可能是中毒了,于是拨打了并且第一时间开窗通风,才没有酿成悲剧。目前,监控中的5人,均无大碍。
事发后得知,事故的罪魁祸首原来是火锅的木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导致了中毒。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
前几天,广州天河区,24岁的女孩小冯,晚上下班回家后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
由于卫生间的排风扇无法使用,煤气不能正常地排出,导致小冯在密闭的空间里吸入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最终中毒身亡。
除此以外,一氧化碳还存在:密闭汽车里、煤炉燃烧、炭火取暖等地方。
湖南经视《经视大调查》栏目曾做过这样一则实验:
将一辆车停在车行的烤漆房内,然后打开汽车空调,并保持循环状态将车门窗紧闭,用氧化碳检测仪检测车内一氧化碳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吸入一氧化碳的浓度超过10ppm就会对生命造成威胁。若让一个人待在密闭的车内开空调20分钟,就会发生窒息现象。时间越长一氧化碳的浓度增长越快,人就会越危险!
可见,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气体,常常一不小心就会要了人的命。所以日常若出现这几种症状时,你可能已经中毒了。
一、轻度中毒
头晕头痛、四肢乏力、恶心、呕吐,甚至会出现短暂性的昏厥。
二、中度中毒
在轻度症状的基础上,还会出现虚脱、昏迷,皮肤会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
三、重度中毒
病人会呈现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呼吸急促,并且会很快死亡。
那么,一氧化碳中毒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应对措施:
1、迅速打开门、窗及时通风。
2、迅速将中毒者带到空气新鲜的室外,平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3、较为严重的患者,应立即拨打急救。
冬季寒冷,在密闭的空间里取暖、洗澡时,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杜绝悲剧发生。
慎用取暖设备,小心悲剧发生
一入寒冬,人们都爱围坐在暖融融的取暖器旁边取暖、聊天。温暖的同时,也应多加注意,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悲剧发生。
前段时间,常州一位14岁女孩小玲,吃过午饭后在家中洗澡。
由于天气寒冷,她便将家中的取暖设备“小太阳”放在浴缸旁边取暖。但因为浴室湿滑,导致“小太阳”不慎掉进了浴缸里。
小玲当场被电晕倒在浴缸里,经过十多天的抢救,还是没能挽救回小玲的性命。
除此之外,不当使用取暖设备也会造成致命性的伤害,小孩使用取暖器需要在大人的陪同下进行,否则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安徽一名出生仅6个月大的婴儿在家中熟睡,奶奶着急出门买菜,于是将孩子一人放在家里。
出门前,奶奶担心取暖器的光线太强会灼伤孩子,于是奶奶便在“小太阳”上盖了一条毯子。
可没过多久,毯子遇热瞬间被点燃了,借着取暖器的高温火势越烧越旺,烧到了睡在一旁的婴儿,孩子全身大面积烧伤,最后不得不截肢保住性命。
很多家长不禁疑问,家用的取暖设备杀伤力真的有那么大吗?
其实,小太阳在发热时的最高温度可达°,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如果不慎将手触碰发热处,瞬间就会被烫伤。
消防员曾经做过这样一组实验:拿一张毛巾靠近小太阳发热区,在高温的条件作用下,毛巾迅速被点燃烧焦。可见小太阳的破坏力有多强,日常使用要小心,避免事故发生。
其次,电热毯、充电暖水袋、暖宝宝这些看似安全的取暖神器,引发的安全事故也不在少数。
1月13日,晋城市消防救援队接到报警,一名农户家里突发火灾,原因是电热毯没有及时断电,才引发了火灾事故。
12月5日,长沙一名大三学生小刘在使用暖水袋时,暖水袋突然发生爆炸,他被溅出的液体烫伤。
类似的安全事故还有很多。因此,大家在使用取暖设备时,应格外小心谨慎,以免意外发生。
应对措施:
不要近距离、长时间的使用取暖设备(取暖器、暖水袋、暖宝宝等),以免发生低温烫伤。使用电暖器时不要在上面覆盖衣服,避免引发火灾事故。
冬季取暖,一定要小心这些温暖电器,一不留神它会成为夺命的利器。
小小羽绒服,危害大
一位网友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网友送孩子去上学,路上突遇一辆电瓶车窜出,为了避让,网友一脚急刹车。
这时,坐在后排的女儿突然哇哇大哭,网友回头一看,孩子从羽绒服里掉了出来,一头栽倒在前排的座椅上,满脸是血。
所幸,医院后,孩子只是轻微的脸部受伤,并无大碍。
看了这则新闻,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孩子明明坐上了安全座椅了,为什么还是不安全?
其实安全座椅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穿羽绒服坐安全座椅,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而这项危险常常会被家长忽略。
网上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
实验员将3个假人(模仿1-2岁宝宝的体型)分别套上羽绒服,然后固定在座椅上,分别以20km/h和50km/h的速度,模拟汽车撞击。
实验结果发现,无论速度多快,只要汽车发生碰撞,模拟宝宝的羽绒服直接飞出安全带外,宝宝也会从安全桌椅中弹出。
而对比的实验表明,如果模拟宝宝不穿羽绒服坐安全桌椅,在发生碰撞时,宝宝只是在座位上被轻轻回弹,并无安全隐患。
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李凡表示:冬季,孩子的衣服增多,肩部的高度增加,加之羽绒服表面光滑,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儿童极容易从安全带中滑落坠地,造成严重伤害,甚至会碰撞死亡。
那么为了保暖起见,家长们都会给孩子套上暖暖的羽绒服,那么如何做到穿羽绒服的情况下,同时保证孩子安全呢?
应对措施:
儿童乘车时,家长可以先把孩子松软的羽绒服外套脱掉,系好安全带后,再把羽绒服套在孩子的身上,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又能更好地防寒保暖。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再小的危险都有可能带来沉重的伤害,父母一定尽力规避这些危险,防范于未然!
“夺命围巾”,伤害大
最近,气温急降,人们也逐渐请出了各种过冬神器,围巾当然是冬季防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小小的围巾如果佩戴不对,也会成为伤害孩子的“夺命杀手”。
最近几年,围巾引发的事故频频发生:
近日,河北邯郸,一名10岁女孩妞妞,在乘坐妈妈的电动车上学时,突然在身后大声呼喊妈妈求救。
原来,妞妞佩戴的围巾太长不慎被卷进了电动车的车轮,妈妈发现后赶紧把妞妞医院。
所幸孩子最终保住了性命,但由于颈椎被围巾勒断,导致全身瘫痪。
而这样的悲剧不是个例。
早在年,江苏宿迁,8岁女孩天天同样是乘坐妈妈的电动车,脖子围着的长丝巾被绞进车子后轮里,待发现时,孩子面色铁青,最终在好心人的营救下才救回孩子的性命。
看到这里,家长们不禁恐慌起来,一条小小的围巾竟然也能成为伤人的利器?
清华大学力学实验室曾做过实验:一条围巾的受力可以达到27.9公斤,可以轻易地将五根筷子折断。而围巾被缠绕之后形成的力,相当于同时拧起两个成年人所需的力。
因此,家长们应该选择怎样的围巾,才能保障孩子既温暖又安全呢?
应对措施:
1、选择短小轻便的围巾。一般能绕宝宝脖子两圈左右的长度就足够了,长度不易太长。
2、系围巾时,不要打死结,否则出现危险时,围巾很难解下来,容易发生窒息事故。
3、勿将围巾当口罩用,捂嘴的部分处于潮湿状态,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呼吸道疾病。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择保暖围巾时,应层层把关,以免因为围巾选择不当,导致悲剧发生。
假期是危险频发高峰时段,希望家长们在欢声笑语团圆的美好日子里,不要忘记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无论何时,孩子的安全都不是小事,家长要时刻做好孩子的安全防范工作,不要因为一时大意,将孩子置于危险之中。
点个,并给更多人,新春将至,祝愿所有的家庭都能度过一个美满祥和的新年,提前恭祝大家新春快乐,平安顺遂,事事顺心,家家欢乐!
文章来源:“爸妈视界”(ID:bamashijie)。父母的身份平凡而伟大,咱们眼中的世界有温情、责任、担当,也有无奈、烦恼和困惑。本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