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消毒,是当下的流行词。
进门要消毒、握手要消毒、脱完衣服要消毒、吃饭前还要消毒,甚至有些妈妈们恨不得一天要把家里消毒遍。
消毒本无错,但一定要科学、合理、适度使用消毒剂。
最近全国各地就出现了多起因消毒剂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的意外中毒事件,甚至严重者致残致死。
是不是也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呢?
针对这一现象,医院急诊科高玉明主任,作为专门至全军中毒救治中心培训学习的专家,来跟您说一说关于清洁消毒的那些事。
01
消毒用品种类
乙醚、75%酒精、“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以及氯仿等。以上几种消毒剂对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都十分有效。
大众最常用的主要有75%酒精及“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由于大家对消毒剂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所以在使用期间会发生误食、误用引起中毒或不良反应等意外事件,由此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02
消毒剂中毒表现
1.皮肤黏膜接触后,会出现红斑、水肿、丘疹等,继而出现水疱、糜烂、溃疡,自觉有疼痛、烧灼感或瘙痒以及过敏性皮炎。2.消毒剂溅入眼内后,可出现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结膜明显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坏死,累及角膜可引起视物模糊,严重者发生角膜溃疡甚至穿孔。3.多数消毒剂对消化道黏膜均有腐蚀作用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出现呕血、便血等,严重者可出现胃穿孔等。4.当吸入大量臭氧或含氯消毒剂释放的氯气等后,会出现明显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少量咯痰、胸闷、气喘、发绀等,严重者可出现化学性肺水肿,甚至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过敏性哮喘者亦诱发发作。5.量大易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视力下降等,严重者可引起共济失调、定向力障碍甚至昏迷。03
消毒剂中毒的自救
各类消毒剂中毒均无特效解毒剂,发生中毒后应将患者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加强监护。
比如皮肤接触后彻底使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至少15分钟,出现红肿、水疱且伴有糜医院就诊;有吸入中毒者应立即转移至空气流通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或唾液流出,及时给予吸痰或擦拭处理,如出现咳嗽、呼医院进行诊治,或口服雾化吸入舒喘灵;口服中毒者,立即催吐、喝牛奶或鸡蛋清,医院洗胃等处理;如果有消毒剂溅入眼睛,须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有持续性疼痛、畏光、流泪症状时,冲洗后可在眼内涂抹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或红霉素眼药膏,也要立即就医请眼科医师处理。
04
消毒剂中毒的预防
1.消毒剂应放置于通风、干燥的房间内,并与其它物品分类贮藏保管,防止乱堆乱放。2.如有挥发性的消毒药物要放在不易碰撞的地方,不得与清厕剂有反应的药物放在一起,轻拿轻放。3.要放在小孩不易触及的地方,避免孩子误食。尽量使用原包装,原包装破损时要在显要位置标明消毒剂名称及失效时期。4.经常使用的消毒剂,不能与食品混放,要防止误食,特别防止当成饮品饮用,发现外包装有破损时,要及时妥善处理。5.除75%酒精外消毒剂需要临时配置,在配制消毒剂时,要戴乳胶手套,要用专用量具按照规定的剂量配制,不得任意增减,严禁用手直接拌药。6.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开关、接头、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药桶是否漏渗,以免污染皮肤。喷洒时如果发生堵塞,应先用清水冲洗后再排除故障,严禁用嘴吹吸喷头、滤网。尽量选用高效低毒药物。7.使用消毒剂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准用手擦嘴、脸、眼睛。使用后要执行“三洗”,即用肥皂水洗手、洗脸、洗澡。如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医院治疗。8.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时,应穿戴防护用具(口罩、手套、防护服、眼罩等),按规定浓度配制和使用消毒液。9.在进行熏蒸消毒时,人员不要在消毒地点停留,消毒完毕后,通风1-2小时再进入消毒地点。10.处理消毒剂泄漏时,必须戴好防护面具与手套,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经稀释的污水排入废水系统。温馨提示
如果发生消毒剂中毒,
情医院就医。
作者:急诊科中毒救治团队
编辑:庄笑琳
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