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生物崔春辉前言:什么是碳源?含有碳元素且能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利用的一类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常用的碳源有糖类、油脂、有机酸及有机酸酯和小分子醇。根据微生物所能产生的酶系不同,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不同的碳源。碳源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作用主要为提供细胞的碳架,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提供合成产物的碳架。那么,池塘为什么要补碳?一、碳源的重要性养殖户朋友都知道水体要定期补充营养物质,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许多养殖户想的补肥无非就是氮磷钾之类的肥料,而碳肥却被许多养殖户忽略了。很多养殖户会碰到肥水难、蓝藻爆发、青苔滋生等问题,阴雨天还极易发生倒藻,这些现象从某些特定标准来说都是水体缺乏碳源导致的。碳源是菌、藻十分重要的营养元素,常说优质的养殖水体要保持菌藻平衡,而碳源就是菌、藻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超过所需营养含量的50%以上,这就是碳源的重要性。在养殖后期,随着气温升高,饲料的大量投喂,加上粪便堆积,池塘的氮源大幅增加。在光合作用大致不变的情况下,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没有增多,导致了碳氮比过低,碳的含量抑制了菌、藻的繁殖,从而影响了氮的吸收,最终导致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指标升高,严重时会造成鱼虾蟹的中毒死亡。有科学数据表明,10公斤水溶性碳肥综合功效远胜公斤有机肥(有机质45%)。目前大多数养殖户的习惯仍然是靠天补碳,即从大气中自然获得的无机碳(CO2),如果天公不作美,碰上连续阴雨天气,藻类的光合作用被叫停,停止对二氧化碳的同化,水体中的有机碳含量又很低的情况下,就会遭受“碳饥饿”了。二、碳氮比▲养殖池塘氮循环示意图池塘中氨的主要来源是沉入池底的饲料、鱼虾排泄物、肥料和其他有机物等。池塘中的氨在亚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生成亚硝酸盐及氮气,亚硝酸盐在生态中极不稳定,很快又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这个过程被称为硝化作用。氨和硝酸盐可以被藻类、细菌、水生植物吸收、转化,最终同化为有机物(生物体)。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可还原为亚硝酸盐,进一步还原为氨;也可在反硝化细菌下分解为氮气逸出,该过程为反硝化反应。在氮循环中,有机质的氧化到氨的形成,到硝酸盐被藻类和微生物吸收转化为有机物,全过程都需要消耗氧气,而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到氨氮和硝酸盐转化为氮气,不需要氧的参与。正常情况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只有微量存在于水体中,因为在良性的生态环境中,氨氮和亚硝酸盐一旦产生很快被氧化为硝酸盐。▲氮循环简化图简化池塘氮循环图后可以得知,池塘中的氮的主要输出方式为,鱼虾、氮气、底泥,氮循环一个稳定的生态循环过程,但是在养殖水体中,随着投饵量的不断增加,氮源的收入易超标,此时会造成氮的富集,氮源超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氨氮、亚硝酸盐两个指标上,池塘的氮循环如果遭到破坏,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恢复,这是在养殖过程中氨氮、亚硝酸盐降解难的重要原因。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控水体中的碳氮比来确保氮循环的进程畅通。▲氮源超标的危害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同化5份碳时约需要同化1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细胞体,因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约是5:1。而在同化(吸收利用)1份碳时需要消耗4份有机碳来取得能量,所以微生物吸收利用1份氮时需要消耗利用25份有机碳。也就是说,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的最佳碳氮比为25:1,通过向水体中添加碳源可加快氮循环的过程。通常的养殖水体合适的碳氮比水平在10:1-15:1,养殖品种所需的饲料蛋白含量越高,水体中也就越缺乏碳源,如果碳氮比小于10,异养细菌会优先利用有机氮,导致养殖水体氨氮增加。三、池塘碳源缺乏的危害①不良藻相:当水体中缺乏碳源时,绿藻及硅藻等有益藻类暂停生长,而蓝藻由于在水体表层可利用空气中的CO2来繁殖,裸藻、甲藻等鞭毛藻可利用水体中的有机质来繁殖,易形成优势种,导致了不良藻相或倒藻的发生。②水体不稳定:水体缺乏碳源,微生物缺乏能量,对水体中有机杂质的分解效力变低,一味补菌看不到效果。③氨氮亚硝酸盐超标:残饵粪便产生的氨氮堆积因为碳源的缺乏导致藻类有益菌不能有效利用,从而引起亚硝酸盐的超标。▲甲藻水;蓝藻水华四、池塘碳源的补充池塘补碳可使用粤海的碳元速,碳元速是一种成本低,易利用,营养全面的小分子有机碳源,效果持久稳定。▲碳元速简介该产品同时可用于有益菌种的扩培,替代传统的红糖、糖蜜等碳源,使用一份量的碳元速和双倍量的红糖与发酵料混合发酵,48小时后,加入碳元速的发酵桶中有大量白色菌膜,表明有益菌类大量繁殖,而加入红糖的发酵桶中白膜很少,有益菌生长较差。碳元速同时亦可搭配菌种使用,处理一些常见的水质问题,功能多样,这里仅举例列举。▲碳元速与红糖对比▲碳元速配合芽孢处理水体有机杂质▲碳元速配合EM处理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希望养殖户朋友可以通过这篇文章了解到池塘补碳的重要性,合理补碳搭配科学管理,增产增收,实现效益最大化。编辑
yinll审核
Zhengfx、Lichun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