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
必背问答题一、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1、人与环境间物质的统一性: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如人体血液中60多种元素与海水、地壳岩石中这些元素含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丰度相关,表明机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物质上的统一性;2、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这是人类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遗传特征,如在高原环境下,由于大气中氧含量稀少,人体通过增加呼吸空气量、加快血液循环、增加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以提高机体的携氧能力,适应缺氧环境,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3、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环境和人体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及环境中各种理化、生物因素对人体的作用,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即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4、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如紫外线具有杀菌、抗佝偻病、增强肌体免疫力的作用,但过量紫外线照射则具有致红斑性的作用,使皮肤色素沉着甚至产生致癌效应,并可增加人群眼睛白内障的发生率;5、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机体的基因多态性有关,而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和环境基因组计划EGP等更多的科学研究将证实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二、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暴露的影响1、扩大暴露范围如发生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核反应器爆炸时放射性尘埃直升高空,进人大气,随之进一步扩散,导致很多欧洲国家大气中放射性物质超标。2、增加暴露途径一个污染源不仅会造成接纳污染物的单一环境介质的污染,还可进人其他环境介质。通过这些介质,人体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暴露。例如:金属汞在其排放地可污染土壤;汞的升华污染大气;随着水循环,土壤和大气中的汞可进人水体;水中的无机汞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能转化成甲基汞,甲基汞被水生生物吸收,经食物链生物放大。3、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环境因素与环境介质的相互作用中,化学的和生物的转化作用都可能改变环境化学物质的性质,使其毒性增强。如污染物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经氧化转化为三氧化硫,再溶于大气中的水形成硫酸雾,硫酸雾的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大10倍。溶解度很小的硫化砷如雄黄和雌黄毒性很低,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能转化成有机砷,毒性增强。4、影响暴露剂量生物放大作用。如恩福杀星经过水生生物链的放大作用,在泥鳅体内可放大87.6万倍。三、举例说明环境多因素暴露的联合作用类型1、相加作用:交互作用的各种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上如为同系物,或其作用的靶器官相同,则其对机体产生的总效应等于各个化合物成分单独效应的总和,这种现象即是化合物的相加作用。如大部分刺激性气体的刺激作用一般是相加作用;两种有机磷农药同时进人机体时其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常是相加作用。2、独立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作用于机体,由于其各自作用的受体、部位靶细胞或靶器官等不同,所引发的生物效应无相互干扰,从而其交互作用表现为化合物各自的毒性效应,称为独立作用例如酒精与氯乙烯的联合作用,但在亚细胞水平研究,两化合物在一定剂量下,无明显的交互作用,而为独立作用。3、协同作用:各化合物交互作用结果引起毒性增强,即其联合作用所发生的总效应大于各个化合物单独效应的总和,这种现象即为化合物的协同作用。如马拉硫磷与苯硫磷的联合作用为协同作用。4、增强作用:一种化学物对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或先后暴露时使其毒效应增强。例如异丙醇对肝脏无毒,但当其与四氯化碳同时进人机体时,则可使四氯化碳的毒性大大高于其单独作用。5、拮抗作用:指各化合物在体内交互作用的总效应,低于各化合物单独效应的总和,这一现象称为拮抗作用。如肟类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竞争与胆碱酯酶结合,致使有机磷化合物毒性效应减弱。1,24-三溴苯、1,2,4三氨苯等卤代苯类化合物能引起某些有机磷化合物的代谢诱导,使其毒性减弱。阿托品对抗有机磷化合物引起的毒草碱症状等。四、举例说明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1、非遗传因素: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态和生活行为;婴儿和老人对环境因素的易感性较高,如年伦敦烟雾事件中,45岁以上死亡的人数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人数也比平时增加了1倍。2、遗传因素:性别、种族、遗传缺陷、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如着色性干皮病和先天性全血细胞减少症,DNA损伤修复缺陷,对紫外线、烷化剂和某些致癌物的敏感性增高。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症,对亚硝酸盐、芳香胺和芳香族化合物等敏感性增大。五、环境有害因素引起人体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分级(5级)健康效应谱1、污染物在体内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2、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多为生理代偿性的,非病理学改变3、引起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异常改变,具有病理学意义,无明显临床症状4、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5、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六、论述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1、急性危害: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可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1)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①多次发生工业污染所致的急性中毒事件。②英国多次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③美国的洛杉矶、纽约和日本大阪、东京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④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等。(2)过量排放和事故性的环境污染事件①废气、废水的大量排放②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如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的异氰基甲酯(CH2NCO)泄漏事件,重庆开县硫化氢泄露事件。③核泄漏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3)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春季世界范围内的“非典”流行,患者飞沫呼吸道传染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2、慢性危害环境中有害污染物(因素)以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称为慢性危害。原因:慢性危害的产生与污染物的暴露剂量、暴露时间、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化学特性、机体的反应特性等有关。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在机体内的物质或功能蓄积是产生慢性危害的根本原因。类型(1)非特异性影响:生理机能、免疫功能及抵抗力减弱,敏感性增加,健康状况下降,导致人群中患病率、死亡率增加,儿童生长发育受影响。(2)引起慢性疾患:呼吸系统、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等疾患。(3)持续性蓄积危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蓄积七、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影响:出生缺陷儿童增多;儿童精神性和行为性异常增加;女孩更早进入青春期,妇女乳腺癌发生率增加;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男性生殖道缺陷发病率增加;不孕症患者显著增加;哮喘病人大量增加;患免疫系统和甲状腺功能缺损的可能性增加。八、环境卫生标准的制定原则和制定方法制定原则:1、保障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或慢性危害:空气、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应保证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或潜在性的远期危害(包括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并应包括老幼、病、弱、孕等脆弱人群以及居民昼夜呼吸空气和长期饮用等特点。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最高容许浓度的限值应低于引起眼睛、口腔、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的浓度值。在此种浓度下,人们感觉不到明显的异臭、异味、异色和刺激性,以免长期的不良气味的刺激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3、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影响: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出发,最高容许浓度数值应低于发生有害影响的阈浓度。4、选用最敏感指标:制订标准时,应从有害物质对机体多方面的有害作用中,选择对人群最敏感的指标或特异性的指标作为限制指标,以國下浓度作为最高容容许浓度。5、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制订标准应主要考虑健康水平,又要适当考虑经济技术水平,即费用-效益关系和技术发展水平及合理性。制定方法:1、环境毒理学试验2、感官功能影响的测定3、环境流行病学方法4、其他九、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根据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上述各种环境因素,可将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与健康的基础理论研究: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基因水平是基石和前沿领域。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是基因组和(或)蛋白组。揭示环境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的致病机制及人群易感性或耐受性的差异。(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寻找接触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探索和确认及其复杂的环境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作用模式、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等。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最显著的特点是长期、低剂量的持续作用。(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基因组学,毒理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等分子流行病学(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环境卫生基准,环境卫生标准,环境卫生法规。十、基准和标准的比较十一、生物标志的概念、分类及流行病学应用1、概念:生物标志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素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2、分类(1)暴露生物标志: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2)效应生物标志: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3)易感性生物标志: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3、流行病学应用(1)暴露的精确测量:在体内生物材料中检测外源性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比通过询问所得的暴露情况或环境监测到的暴露水平精确得多。如DNA加合物敏感指示环境致癌物的低剂量暴露,血红蛋白加合物是某些致癌剂暴露替代性的生物有效剂量。(2)揭示早期生物效应:环境流行病学,更重要的是揭示早期效应。容易建立暴露-效应关系;为采取预防干预措施贏得时间。例如DNA加合物。(3)判定宿主易感性:从暴露到发病的每一个阶段,易感性均起到重要作用,是决定疾病发生与否的主要因素。易感性生物标志可以用来预测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因缺乏DNA损伤的修复蛋白,着色性干皮病暴露于紫外线发生皮肤癌的可能性增高。十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定义和内容?1、定义: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2、内容:(1)危害鉴定是健康危险度评价的首要步骤,属于定性评价阶段。其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被评价的化学物是否会产生健康危害及其有害效应的特征。(2)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是环境化学物暴露与健康不良效应之间的定量评价,是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核心。确定适合人的剂量-反应曲线,并由此计算出评估危险人群在某种暴露剂量下危险度的基准值。(3)暴露评价是健康危险度评价中的关键步骤。通过暴露评价可以测量或估计人群对某一化学物质暴露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也可以预测新型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可能造成的暴露水平(剂量)。(4)危险度特征分析是危险度评定的最后步骤。它通过综合暴露评价和剂量-反应关系评定的结果,分析判断人群发生某种危害的可能性大小,并对其可信程度或不确定性加以阐述,最终以正规的文件形式提供给危险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十三、生物放大作用定义及举例1、定义:当某些蓄积性强、稳定不易降解的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后,沿食物链进入人体,且进入人体的量经过食物链各级生物体时逐级加大。2、举例:猜你想看你想看的资料都在这里
各高校报考指导东南大学
上海交通
同济大学
山东大学
华中科技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中山大学
苏州大学
北京大学
重庆医科
西安交通
四川大学
兰州大学
中国CDC
广西医科
南京医科
安徽医科
天津医科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山西医科
中南大学
河北医科
郑州大学
福建医科
南方医科
武汉大学
暨南大学
宁波大学
广州医科
青岛大学
南昌大学
江南大学
宁夏医科
首都医科
北京协和医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
帝都及河北地区几所高校比较
gowin考研专业课材料及辅导班介绍gowin考研专业课绿皮书介绍暨暑期特惠活动火热进行中
gowin考研专业课绿皮书强化版它来啦!
你是不是正在寻找这样一个课程辅导
gowin考研流统辅导班开课了
gowin考研针对考研全程规划班火热报名中
gowin考研卫生综合优题库暨选择题刷题小程序火热促销中
各高校21年考试大纲及招生目录中国CDC
东南大学
山东大学
暨南大学
江南大学
北京大学
西安交大
吉林大学
中国CDC
南京医大
厦门大学
安徽医科
青岛大学
福建医科
天津医科
兰州大学
浙江大学
苏州大学
重庆医科
中山大学
郑州大学
南昌大学
山西医科
华中科大
南方医科
宁波大学
河北医科
中国医科
四川大学
宁夏医科
首都医科
广西医科
同济大学
广州医科
昆明医科
武汉大学
上海交大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南大学
复旦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
武汉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新疆医科
考研必读答疑送给考研学生的几个关键词
史上考研最省钱复习方案
有哪些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
四六级没过对考研有影响吗?
史上最全考研资料搜集准备
考研到底需不需要研友?
英语复习材料选择及推荐
考研英语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你还不知道如何做真题?
新题型满分攻略
为什么很多二本、三本学生能够考研逆袭呢?
考研那么多炮灰,是较多人没坚持下来还是考研真的难?
21考研心态崩了怎么办?
肖秀荣政治(题,精讲精练)使用指南
为什么“得暑假者得考研”?
考研倒计时天,自制力差该如何自救?
那些考研人相见恨晚的好用APP
干货:提高英语阅读正确率的方法
预防医学考研必须了解的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课复习规划指导与建议
预防医学考研问答--各个高校考试科目、考试题型和参考书目
预防医学考研问答系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学硕和专硕的差别
预防医学考研方向详解
预防医学专业考研,专业课需要报辅导班吗?
你是不是在寻找你报考学校内部题库?重点?
点进来,获取预防医学考研教辅材料推荐
点进来,了解下公共卫生考研专业课的参考书选择
什么?你要报非全日制?你要调剂到非全?
同学,你真的认为平时成绩好,考研更容易上岸吗?
浅谈
扩招形势下预防医学考研形势分析及常见问题答疑
年5月21日直播答疑共同问题回复
院校是否有考试大纲等信息汇总
如何选学校?选资料?如何引用别人经验与复习规划?什么?你还不了解夏令营是什么东西?点进来看看
如何辩证看待别人的考研经验?
专业课复习你是否觉得背了忘忘了背?这三招帮你搞定!
预防医学考研资料
21年qq群2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