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年第3期第32卷 论著摘要
5-羟色胺、乙酰胆碱和多巴胺测定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中的意义
单位:顾仁骏 张秀明 尹景岗 张中兴 宋景贵 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
本课题为河南省教育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资料: 34例迟发脑病患者系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岁;按dsm-ⅲ-r标准均符合重度痴呆对照组血标本采自31名健康体检者,男20名,女11名,平均年龄60岁;脑脊液标本采自26例大隐静脉曲张、腹外疝术前患者,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岁;所有对照组个体既往均无昏迷、中毒病史,无严重躯体疾病首次采集标本在发病后30天内,均于早晨8:00~10:00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在抽血的同时,腰穿留取脑脊液5 ml,治疗30天后再次采集标本
结果: (1)迟发脑病组治疗前全血和脑脊液5-h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 ,治疗后脑脊液5-ht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而治疗前后全血5-ht水平无明显改变(2)迟发脑病组治疗前全血 ac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全血ach水平虽有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也无明显差异治疗前脑脊液ac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趋于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迟发脑病组治疗前血清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da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脑脊液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脑脊液da水平虽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收稿:1998-07-30 修回:1999-02-1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以下简称迟发脑病 )系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抢救恢复,于数天以至数周表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间歇期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病理学主要为大脑白质的广泛髓鞘脱失和部分神经元缺失国外学者推测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但未予证实我们对迟发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及脑脊液中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进行了检测,并与健康人进行了对比
作者:顾仁骏 张秀明 尹景岗 张中兴 宋景贵
讨论: 5-ht是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神经递质之一,胞体集中在脑干中缝核团,参与睡眠的调控、镇痛、体温的调控和内分泌ach神经元大多数系短轴而分散的小细胞,起中间神经元作用,与感觉和运动功能有密切关系,而且在学习与记忆方面起重要作用da是脑部的重要神经递质,其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在中脑黑质,尾状核和壳核中da含量最高,其次是苍白球动物实验发现,co中毒后,大鼠脑部的da、5-ht含量明显减低,并随着co浓度的增高而进一步降低;co也可使大鼠脑内ach水平发生明显的变化,认为迟发脑病的发生是由于大脑前额皮质区、纹状体或(和)海马的ach能神经功能障碍所致我们发现,迟发脑病患者血5-ht、ach、da和脑脊液5-ht、da水平明显降低,而脑脊液ach水平明显增高,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与动物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5-ht、ach、da在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