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流程及管理制度

文章来源:一氧化碳中毒   发布时间:2019-1-3 17:58:37   点击数:
  血液的成分1全血(1)新鲜血:

基本上保留血液原来各种成分,对血液病病人尤为适用。

(2)库血:

是指4℃冷藏,有效期2~3周的全血,其成分以红细胞和血浆蛋白为主,其余成分含量则随贮存期的延长逐渐减少。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液成分变化越大,即酸性增加,钾离子浓度增高,故大量输库血时,要防止酸中毒和高血钾。

(3)自体血:①术中失血回输法:

对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者,如异位妊娠、脾切除等手术,可事先作好回收自体血的准备,经过滤后回输给病人。

②自身储备回输法:

选择体质好的病人,估计手术范围大、失血量多,如体外循环等,手术前抽血存于血库,待本人手术时使用。

2成分输血

将血液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加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高效能的血液制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治疗需要输入相应的成分,称为成分输血。常用的血液成分制品有:

①细胞制剂:

经沉淀、离心、洗涤等方法分离血浆提取的红细胞。浓缩红细胞: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洗涤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去除约90%的白细胞、99%血浆及大部分血小板,适用于贫血、一氧化碳中毒、输全血或血浆发生过敏者等。

②浓缩血小板悬液:

22℃保存,24小时内有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严重出血者。

③细胞悬液:

4℃保存,48小时内有效,适用于粒细胞减少合并严重感染的病人。

④血浆:

是全血经过分离后所得的液体成分,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不含血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全血6小时内分离的血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0℃保存,适用于轻型血友病、肝病等凝血障碍的病人;冷沉淀血浆:为新鲜冰冻血浆4℃溶化浓缩而成,可静脉滴注,也可局部创面应用,具有创面愈合快,感染率低的特点。

⑤其他血液制品:

如5%白蛋白,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液,纤维蛋白原,抗铜绿假单胞菌血浆等。安慰病人,以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

输血查对制度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1)医生开具临床输血申请单后,根据医嘱,两名医护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含Rh因子)和诊断,无误后采集血样。不允许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交叉配型标本。

(2)采集患者血样后,采血医护人员必须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签全名。

(3)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2.取血查对制度

(1)用血科室医护人员持血液制品领取单到输血科取血时,必须与血库发血者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科别、病室、床号、献血者姓名、血袋号、血型(含Rh因子)、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品种和血量、以及血液制品的外观(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标签卡无破损不清,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染情况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全名后方可取发血。

(2)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荡,勿加温,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

3.输血查对制度

(1)输血前,由两名注册护士共同核对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2)输血时,两名注册护士带病历及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输血同意书等,同时让患者自诉姓名及血型,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如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需与其家属共同进行确认,同时确认患者腕带标识。确认与配型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准确无误后在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黄单)上签时间及双人全名,每组血制品均应有双人核对签名,将血袋号标签贴在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黄单)的背面。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严格按照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

(3)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输血前、后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更换输血器。

(4)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密切观察”的原则,根据病情、年龄调整滴速。输血开始后护士应观察2-3分钟,患者无反应再离开。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装置,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按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进行抢救,并做好记录。

(5)输血完毕再次核对,准确无误后在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黄单)上签时间及双人全名。将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贴在临床输血流程质控表的背面,采血者及核对者在临床输血流程质控表上签全名。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

(6)输血完毕后将血袋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区至少保存一天,以备必要时查对。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为了规范临床输血护理行为,消除输血安全隐患,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医生开具临床输血申请单后,根据医嘱,两名医护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含Rh因子)和诊断,无误后采集血样。不允许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交叉配型标本。

2.采集患者血样后,采血医护人员必须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全名签字。

3.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二、血液制品提取与发放

1.配血合格后,用血科室医护人员持血液制品领取单到输血科取血时,必须与血库发血者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科别、病室、床号、献血者姓名、血袋号、血型(含Rh因子)、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品种和血量、以及血液制品的外观(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标签卡无破损不清,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染情况)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全名后方可取发血。

2.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得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形,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3.血液制品发出后一律不得退回。

三、血液制品输注

1.输血前由两名注册护士共同核对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2.输血时,两名注册护士带病历及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输血同意书等,同时让患者自诉姓名及血型,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如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需与其家属共同进行确认,同时确认患者腕带标识。确认与配型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准确无误后在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黄单)上签时间及双人全名,每组血制品均应有双人核对签名,将血袋号标签贴在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黄单)的背面。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严格按照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

3.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输血前后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更换输血器。

4.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密切观察”的原则,输注前15min,以1~3ml/min为宜,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适当加快速度,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5ml/min;急性大量失血需快速输血时,输血速度可达50~ml/min;年老体弱、婴幼儿及心肺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宜慢1~2ml/min;输血前遵医嘱执行输血前用药。

5.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并配合临床医师和输血科人员,查找原因、做好核对,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做好记录。

若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及时报告医生,积极抢救处理。

6.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1)全血和红细胞在离开专用贮血冰箱后30分钟内输注,一个单位的全血或红细胞(ml制备)2小时以内输注结束,倘若受血者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在40~60分钟内完成输注。

(2)机采血小板或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输注应以患者能够耐受的速度进行。

(3)新鲜冰冻血浆或普通冰冻血浆融化后应在30分钟内输注,如果是成年受血者~ml一般应在30分钟以内输完。

7.有多种成分血液成分需要输入时,应优先输血小板。

8.输血过程中监测

(1)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重点放在输血开始后的最初15分钟)。

(2)监测指标为患者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情况。

9.血液加温问题

(1)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时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需要加温的情况为:大量快速输血,成人大于50ml/(kg·h),儿童>15ml/(kg·h),婴儿换血,受血者体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冷凝集素。

(2)血液加温应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加温。

10.加压输血问题:加快输血方法是加压输血,加压输血应采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或血泵。若没有加压输血设备可选择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带充气胀起来,可起到加压的作用。

11.输血完毕后再次核对,准确无误后在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黄单)上签时间及双人全名。将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贴在临床输血流程质控表的背面,采血者及核对者在临床输血流程质控表上签全名。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

12.将输血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输血开始及结束的时间,输血的种类及量,输血过程中患者的情况,输血不良反应等。

13.输血完毕后将血袋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区至少保存一天,以备必要时查对。

总带教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处有哪些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处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blm.com/bzbk/9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