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不到,就有7个人(其中5个桐庐人、2个临安人),因为一氧化碳中毒,被送来浙江大医院救治。
浙大一院急诊科每年接诊二十几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以后冬天不能烧炭取暖了!太危险了!”一位家属,刚把患者送进高压氧舱,满脸愁容地坐在那自言自语,他的父亲,至今还没完全清醒,母亲,情况相对好一点,接下来,情况如何?医生说,还得看后续治疗...
商品房中一氧化碳中毒
只因改不了烧炭取暖的习惯
老陈夫妇是桐庐人,老陈今年60岁,老伴今年57岁,夫妻俩早年一起在上海打拼,承包了一个快递物流点,可以说是家底殷实。
去年,33岁的独生子小陈生了二胎,又是一个小孙子,这可乐坏了老陈,他与老伴商量了下,决定退休回老家桐庐享受儿孙绕膝之福。
老陈夫妇回桐庐老家后,住在镇上的商品房。儿子小陈住在桐庐市区,隔三差五会带两个儿子回父母家吃饭,热闹下。
1月6日晚上,老陈夫妇送走儿子一家,老陈觉得开着的热空调太“气闷”,叫老伴拿出炭盘,烧点炭取暖。
尽管老伴嘴上念叨着老陈“土”,有着洋电器空调不用,喜欢用土法子,但还是拿出炭盘。
两个人在炭盘边上,边烤橘子边看了一会电视,忙了一天想早点休息了。
老伴觉得客厅里这盘没熄灭的炭,可以拿进房间里继续取暖,为此,老张还跟老伴逗乐了几句,说她节约成这样,还好意思取笑他土。
1月7日上午,儿子小陈想让父母带下小孩,打电话回家,没人接听。到了下午,小陈继续拨打,还是没人接听,心想父母从来没出现这样的情况过,便叫住父母家附近的表姐上门去看看。
小陈表姐到了老陈家,敲了一通门后还没应,问了邻居都说没见到老陈夫妇出过门,跟小陈商量了一番后,便决定打破门进去。
消防员进去后,发现老陈夫妇在床上盖着被子一动不动,叫应都没反应,大小便失禁,床位炭盘里只剩下一堆燃尽的炭灰。
很快,老陈夫妇医院急救……
老两口失联两天,
邻居破窗救人
老黄今年65岁,老伴今年62岁,老两口是地地道道的桐庐人,住在桐庐农村。
1月4日,小寒节气的前一天,阴雨绵绵,往骨子里钻的湿冷。晚饭后,老伴把土灶里烧过晚饭还带着火星的炭掏了出来,放进炭盘里,再增了几根新炭进去,端到客厅供老黄取暖。老黄等老伴收拾好碗筷,把炭盘端进了房间,想着炭盘里还有点没灭的炭火,可以睡觉时候暖一下。
由于老黄两个儿子两天联系不上老黄,便叫邻居去看下情况。邻居得到老黄儿子的允许后,砸破窗户爬了进去,摸到电灯后,看到老黄老两口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怎么叫唤都不灵,大小便还失禁了。
无独有偶,临安那对中毒夫妻跟这两对桐庐夫妻情况相似,都是因为室内烤火取暖,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刻不容缓
高压氧治疗首当其冲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这两对因为在家烧炭取暖的桐庐夫妇,医院被诊断为一氧化碳重度中毒,由于病情严重,医院救治。1月6日,老黄夫妇被送到浙大一院急诊;1月8日,老陈夫妇被送到浙大一院急诊;1月13日,临安夫妻被送到浙大一院急诊。
目前,7人经过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是指高气压环境下吸入纯氧,可以提高氧气的弥散渗透能力,纠正局部组织的缺氧问题),只有一人还在昏迷中,其他六人已经意识清醒,情况稳定,但一氧化碳中毒一月内有迟发性脑病风险,接着的治疗必须遵医嘱进行。
冬季寒冷
烧炭取暖须十分小心
南方的冬天,十分湿冷,在热空调普及之前,每个地方都有颇具特色的取暖方式,比如桐庐、临安地区,就会使用炭火取暖,而这个生活习惯就沿袭下来了,很多中老年相比空调、加热器等取暖电器,更习惯于从小到大的取暖“土方子”,并不是说烧炭取暖一定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但由于现在房屋密闭性良好,使用的炭可能会有煤渣成分,更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据统计,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死亡在所有中毒死亡中比例大于50%。据统计每年一氧化碳中毒人数约7万人,也就是一氧化碳每七分钟就毒倒一人。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
剧烈的头痛、头晕、失眠、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视物模糊,耳聋、耳鸣、轻度意识障碍,心动过速。
中度中毒
除轻度中毒症状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
重度中毒
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症和后遗症。重度中毒症状为深昏迷。
而一旦发生CO中毒事件,最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第医院进行高压氧治疗。
小编最后提醒大家,
每年冬天因为取暖导致的中毒事情层出不穷,
一定要警钟长鸣,
科学防范,
切不可麻痹大意。
记者金晶通讯员王蕊金丽娜·杭州人刚才终于看到太阳了!不过今天傍晚,可能会下雪哦
·“幸好我没抽烟,不然整幢楼可能都没了!”租客做的这件事,让杭州政新花园小区惊魂一下午!
·22岁结婚,曾关店一门心思生孩子……备孕16年,她终于在38岁时圆了当妈妈的梦
更多内容,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杭州新闻AP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