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K:39Ca:40Mn:55Fe:56Cu:64Zn:65Ag:Hg: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2.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3.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正确的是
A.进入地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B.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C.发现煤气泄漏一一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D.森林大火的灭火原理——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4.配制70克16%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
5.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水和生石灰
B.稀盐酸和碳酸钠
C.水和硝酸铵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7.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廷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区分硬水和软水
B.图2,探究CO2与水的反应
C.图3,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图4,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9.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
A.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B.分别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等质量的铁和镁
C.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D.向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至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溶液质量增大:把X投入Z(NO3)2溶液中,得到X(NO3)2,溶液质量减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Y、Z可能依次是:Cu、Fe、Ag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Z>Y>X
C.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
D.X、Y、Z可能依次是:Fe、Zn、Hg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Fe(Cu)
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O2(CO)
O2
点燃
C
CaO(CaCO3)
无
高温煅烧
D
MnO2(KCl)
水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3.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4.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可以使B得到饱和溶液析出晶体
B.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成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A>B
D.t2℃时,将g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水g
15.现有Fe2O3和CuO的混合物Wg,在高温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5.0g,则W的数值为()
A.7.4
B.4.6
C.3.2
D.3.8
第Ⅱ卷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题,共18分)
16.从下列远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金刚石B干冰C稀有气体D大理石E一氧化碳F赤铁矿
(1)可用于裁切玻璃的是:_____
(2)具有还原性的氧化物: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4)可用作炼铁原料的是:_____
(5)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_____
(6)常用于建筑材料的是_____。
17.8年12月8日.搭载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长征三号乙“火静发动机在焊接时需要使用氩弧焊。氢弧焊(如图)是在氢气保护下,通过在鸿电极与焊件间产生的高压电弧放热,熔化焊丝或焊件的一种焊接技术。
①金属钨作电极是利用了金属钨的导电性和_____,用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氩气的化学性质_____。
②如果在没有保护气的情况下焊接金属,可能导致焊接不牢,原因是_____。
(2)“长征三号乙”的第一、二子级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做推进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4H2O+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
(3)“嫦娥四号”光伏发电板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硅,单质硅由石英固体(SiO?)和碳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向m克AgNO3、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仍为m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滤清中一定有Ag、Cu、Fe
B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18.“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为探究哪种粒子使溶液显蓝色,可选择用作对比的试剂是_____溶液。
(2)如图二,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_____(填名称)接触,实验中发生了异常,白磷燃烧时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_____。
(3)①如图三,同学们做了试管A、B的对比实验,发现试管A中固体几乎不溶,试管B中固体全部溶解,该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
②同学们又补充了试管C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物资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共19分)
19.书写下列方程式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_____;
(2)甲烷燃烧_____;
(3)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
20.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①下表是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g水)
31.6
63.9
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能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②探究20℃时配制硝酸钾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向硝酸钾中分批加水,充分搅拌,现象如下图所示:
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描点可能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
③取等质量甲和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最终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乙大于甲。
40℃时,甲的溶解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溶解度根据本实验结果,能否判断40~80℃间甲、乙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影响更大_____(选填“能”或“不能”)。
2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B是一种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的水溶液呈蓝色,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______。
(2)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图中所涉及到的反应中,与③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填序号)。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题,共23分)
2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填字母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发生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
(3)写出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_____;
(4)若用(2)中所选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还需要的装置为_____(填字母序号)。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A、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_____g,水_____g。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盘。(填“左”或“右”)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5)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填序号)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6)把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
24.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
②打开K1和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
⑤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⑥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
⑦将装有适量白磷的且支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
⑧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⑨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
[问题解答]
(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
(2)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_____。
(4)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的实验步骤是_____。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期末考试题答案
1—5CCACD
6—10CACDC
11—15AABDDC
16(1).A(2).E(3).B(4).F(5).C(6).D
17.(1).熔点高
(2).稳定
(3).金属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4).CO2
(5).SiO2+2CSi+2CO↑
(6).B
18(1).硫酸钠(2).氧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溶剂种类(5).溶质的种类
19.(1).Fe2O3+3CO2Fe+3CO2
(2).CH4+2O2CO2+2H2O
(3).2Al+3CuSO4=Al(SO4)3+3Cu
20.(1).变大
(2).11:10
(3).加水(或升高温度)
(4).bd
(5).大于
(6).不能
21.(1).CuO
(2).冶炼金属
(3).Fe+CuSO4=FeSO4+Cu
(4).①
22.(1).铁架台(2).BE
(3).CaCO3+2HCl=CaCl2+H2O+CO2↑
(4).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5).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6).F(7).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2KMnO4K2MnO4+MnO2+O2↑
23(1).量筒(2).7.5(3).42.5(4).左(5).搅拌,加快溶解的速率(6).AB(7).
24.(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⑧
电子版获取方式: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