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中毒伤害,别让花朵凋零在你的疏忽中

文章来源:一氧化碳中毒   发布时间:2020-12-15 22:27:18   点击数:
  

远离中毒伤害

别让花朵凋零在你的疏忽中

说到洗胃,大家就会想到喝药自杀的人,但是今天我要说的不是成年人,而是小孩。当然,小孩都是误服药物,而这误服,却与家长看管不利和安全教育跟不上有直接关系。大部分小孩好奇心很强,抓了东西总想放进嘴里尝尝味道。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和他说了也不懂,就忽略了孩子的安全教育,以致小孩好奇误服药物中毒,引起小孩伤害性事件屡屡发生。

这是一个刚会爬的小女孩

小女孩妈妈洗衣服时,随手把两片没用完的84消毒片放在卫生间地上,被小孩玩耍时发现了,她可能把这当成平时好吃的奶片放进了嘴里……医院时,嘴里黏膜都烧破了,因为84消毒片有很强的腐蚀性,遇水会加速融化。于是我们选用了温牛奶作为洗胃液,用50ml注射器通过小儿胃管打到胃里,再把打进去的牛奶抽出来,在这样反复灌洗过程中,孩子大哭,妈妈和奶奶也在一旁哭,直到洗胃结束,一家人还抽泣不止。

这是一个一岁半的小女孩

一天,孩子父母有事,把小孩托付给邻居带。这个邻居是个环卫工人,她把小孩放在路边的草地上玩,自己去扫马路。她扫一会儿就抬头看看孩子,看见她在草地上捡了一瓶“饮料”喝,她也没多想。过了一会,她扫完地,发现孩子意识不清,躺在草地上抽搐不止,医院。急诊抢救室人员立即给予控制抽搐,行小儿洗胃法进行洗胃,在近50分钟的洗胃过程中,孩子隔十几分钟就会抽搐一次,用药也无济于事。小女孩的父母来了,妈妈在一旁撕心裂肺地哭,而爸爸蹲在门口,呆呆的一言不发。洗完胃后,孩子医院。遗憾的是,那个饮料瓶里的有毒液体都被孩子喝了,没能查出究竟是什么毒物。最终悲剧还是发生了,那个邻居面临着经济赔偿和刑事问责。

这是一个4岁的男孩

有一天,他奶奶买了青枣回家,他吃了一碗枣还没过瘾,把放在角落里的毒鼠强翻出来,拌了一些枣又吃了。还好,这个小男孩觉得拌了毒鼠强的枣味道不好,就去告诉奶奶,奶奶听了后吓得两腿直哆嗦,好心的医院急诊。我们给这个孩子用了小儿常规方法洗胃,小儿胃管很细,男孩胃里的青枣块很容易堵管,根本抽不出胃内容物。怎么办?毒鼠强毒性很强,不洗胃肯定不行。时间就是生命,根据孩子综合情况考虑,我立即和医生及家长沟通,果断换掉小儿胃管,用成人胃管连接吸引器,参照小儿吸引器吸痰的要求,严格控制吸引压力和时间,一次次注水入胃,一点点吸出胃内的青枣和水。终于,洗胃液变得澄清无色无味了,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小男孩通过洗胃及后续治疗,痊愈出院。

这是一个12岁的男孩

中午放学回家,他吃了两碗面条后,觉得无聊,翻出了衣柜里的樟脑丸吞了两颗(是吞下去的,没有嚼碎),然后兴高采烈跑去厨房,告诉正在洗碗的妈妈说:“妈妈,我刚吃了两颗樟脑丸,虫子能吃,我也能吃”。他妈妈一听连生气都顾不上,医院急诊。

我们问清情况后,考虑到男孩吞的樟脑丸体积较大,质地较硬,就是普通的成人胃管,也无法将那么大的东西洗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催吐。可是用压舌板探压刺激男孩咽喉部,他只是“咔、咔”两声,然后就恢复了平静。再一次这样催吐,还是“咔咔”后就没有下文……真是急人。看来只有插胃管注水,让樟脑丸融化变小,以便洗出,但是质地硬、体积大的樟脑丸要多少时间才能变小?在融化的过程中又会促进毒物吸收,怎么办?

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先前任你怎样催吐刺激,他就是不吐,然而当我们插下胃管准备洗胃时,男孩却“哇”的一声,将胃管和一大口面条吐了出来。赶紧找,只找到一颗没有融化的樟脑丸,另外一颗还在胃里。再次插胃管,只见男孩又是一口面条带着胃管吐出,这次却只有面条。让男孩休息一小会儿,第三次插下胃管。还好,他又吐出了面条,这时,另一颗樟脑丸正赫然躺在面条上。指着这颗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樟脑丸,男孩哈哈的笑着说:“你们快看,出来了,它出来了”。男孩快乐的笑声引得在场的人都笑了……在整个洗胃过程中,男孩一直很配合,也很淡定,让我们在说这是一个“熊孩子”同时,也对他佩服不已。

这些年在急诊见了许多误服药物的孩子:有站在板凳上,将妈妈放在高处的抗忧郁药拿下吃了的;有趁大人不在意,把奶奶的降血压药给吃了的;有把卫生间的洁厕灵给喝了的……这一幕幕孩童伤害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着警钟,提醒着我们要时刻把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挂在嘴边,放在心里,孩子的安全对于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

温馨提示:

孩子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更多的时候需要家长的用心,避免儿童药物中毒,家长们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一、孩子生病需要服药时,千万不要哄骗孩子药物是糖果。

二、家长务必管好家中药物,放在孩子拿不到的位置,必要时上锁。

三、一些农药,毒药不要放在饮料瓶里,以免误服。

四、告诉孩子药品危险,避免孩子好奇误服。

五、不要自己随意给孩子服药,避免过度给孩子用药,注意正确的服药剂量,时间和副作用。

六、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乱捡拾食物,不要玩耍带毒性物质的用具,如装农药的空瓶或塑料袋,不要随意拿东西放进嘴里,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减少小儿急性中毒的发生。

七、如果遇上孩子误服,医院急诊就诊,急诊医务人员会快速处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

END

供稿:急诊科乔红

编辑:金子媛

审核:张海云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blm.com/yhhl/11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