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我们一年要接诊多位尘肺病患者,现在一年也就遇到一两个。”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刚过,医院公共卫生科科长宋志方感叹颇多。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年至年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病例数降幅达43.8%。徐州的职业病病例数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年全市共网报职业病46例,确诊尘肺病37例、噪声聋3例、职业性化学中毒2例、中暑4例,发病率占监测人员0.03%。
职业病防治是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徐州职业病发病率下降的背后,是加强源头监管、改善作业环境、实施产业转型等多重因素推动的结果。
监测人员增了,发病人数降了
“徐州最常见的职业病就是尘肺病,占比达到90%。但发病人数最近七八年都在百人以内,一直都在下降。”医院副院长田质光说,按照相关规定,我国职业病共有10大类种,主要包括尘肺病、职业性放射病、职业中毒、中暑等。尘肺病是指由于工人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瘢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见于煤炭和水泥等行业。还有两种在徐州较为多发的职业病是噪声聋和慢性中毒,多见于机械加工业和化工业。
徐州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矿职工曾达到10万人的规模。医院公共卫生科科长宋志方透露,由于尘肺病发病有着迟缓性的特点,有的工人直到退休后才确诊。此病是不可逆的,会导致呼吸系统衰竭,这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进行对症处理,让患者带病生存,平均寿命延长了10年以上。
宋志方从事公共卫生工作30年,2年《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矿务集团加大职工体检筛查力度,将退休职工也纳入体检范围。5年至9年是尘肺病的高发期,每年有多人确诊,检出率达到0.6%,“但相对于山东等地1%左右的检出率来说,算是比较低的。”
过去徐州煤矿工人常见的职业病还有中暑。夹河矿、张晓楼煤矿等因为开采到地下米以上,受地热影响温度达到摄氏三十八九度,属于高温矿井,工人工作时间长了有的会出现中暑症状。另外,由于工人们长期戴着头灯下井作业,灯内安装的铅酸电池也有可能造成铅中毒、酸中毒。其他行业的职业病,比如纺织行业挡车工会出现的噪声聋、电焊工人锰中毒等,和尘肺病一样都在减少。
记者从徐州市卫健委了解到,年至年徐州市连续3年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监测人数从人、人增加到人,但职业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分别为0.08%、0.05%和0.03%,发病人数分别为67例、46例和46例。
防护设施全了,污染企业关了
职业病发病率下降如此之快,宋志方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另一方面随着众多煤矿的关停和产业转型,很多工人走上了新的岗位,环境由“黑”变“绿”。
其实,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徐州的煤矿就开始进行综合防尘、湿式作业,现在更是实行机械化开采,采煤面和采煤人员大大减少,产量反而比以前提高。对于高温矿井,徐矿集团曾经投资几个亿安装进口降温系统。如今的煤矿企业不再是灰尘漫天,早已变成了“花园式煤矿”。
为给职工撑起“健康保护伞”,张双楼煤矿每年安排职工进行职业病专项体检,并从防尘、防噪声、降温三个方面着力改善工作环境。在井下各进回风巷、采区巷道、采煤工作面等处按规定防尘洒水,安装风流净化及自动喷雾装置;严格控制噪声危害,对噪声大的设备加装消音器或隔音屏;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合作,采用热力学逆卡诺循环原理,为矿井提供足够的制冷量,工作面环境温度下降明显。
“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全套防护设备。我每天进入车间,除了身着工作服外,还要戴面罩、手套和围裙,换上防扎鞋。”青岛啤酒(徐州)彭城有限公司精酿班班组长蔡蓓蓓,因为操作规范、连续15年工作零事故,去年被评为“江苏省职业健康达人”。清洗啤酒罐时需要使用酸性清洁剂,她戴的是防腐蚀手套;接管路时需要用到85℃的热水杀菌,又要换上防烫手套。排压时噪声比较大,她会戴上防噪声耳塞。
蔡蓓蓓7年入职前,就经过了专业的安全培训,进入车间后又有工作经验丰富的师傅言传身教,她个人防护一直做得很好,从未受过伤、患过职业病,“公司每年给我们安排一次职业病健康体验和一次全面体检。我也认识到,只有自己安全了、健康了,才能给企业作贡献。”
产业转型让众多煤矿职工走进工厂、坐进了办公室,避免了职业病的危害。原庞庄煤矿的机电维修员武家龙就是其中一位。煤矿关停后,淮海大数据产业园拔地而起,他成为产业园的一名设备检修员。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统计表明,年以来,徐州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毅力,全面推进电力、钢铁、焦化、水泥四大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调整,关停并转煤矿等企业近家。
监管力度大了,高新科技强了
“去年,我们加大了职业病重大隐患排查和尘毒危害企业专项治理,开展了粉尘危害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网报职业病49例,其中尘肺病37例、噪声聋3例、职业性化学中毒2例、中暑4例。”徐州市卫健委综合监督处处长李永奎通过详实的数据对全市职业病现状进行了分析。
徐州哪些行业容易产生职业病?从业人数有多少?
按照《徐州市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实施方案》,徐州于年下半年对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等工业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摸底调查,全市共调查工业企业家,统计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为13万人。
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做得并不到位,年共检查家企业,出具执法文书份,办理职业健康行政处罚案件件,其中罚款案件件,已收缴罚款.13万元。针对矿山、冶金、化工三大行业,徐州市督促企业完成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截至目前申报用人单位达到家,建立粉尘危害基础数据库的企业家。
职业病去哪里查,去哪里治?
按照“地市能诊断,县区能体检,镇街有康复站,村居有康复点”的目标要求,全市目前建有职业病诊断机构3家、职业健康体检机构16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3家、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5家及尘肺病康复站4个。
高科技的运用,在职业病防治中大显身手。中国矿业大学职业健康研究院副教授李小川年主持开发的“工业难密封源粉尘有序捕收及高效净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可将工业作业场所难密封源粉尘的捕收效率从不足50%提升至95%,能够大幅降低作业人员的暴露风险,减少尘肺病的发生。“尘肺病潜伏期较长,团队为此开发了一项尘肺病早期筛查技术,只要检查者吹一口气,就能根据气体成分进行初步诊断,目前正准备推广。”李小川认为,防治职业病必须从源头抓起,治理不好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防治结合,才能保障劳动者健康。十四五期间,针对职业病防治整体工作水平不高、源头管控不严等问题,徐州市将强化预防、治疗和保障三个环节,压实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四方责任,提升职业病诊断能力,加大职业病患者保障力度,进一步维护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记者吴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