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维洁洁姐育儿信箱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幼保健部王维洁主治医师
前几年网上有一则报道:一位小宝宝好几天未解大便,爸爸带他医院就诊,医生怀疑孩子“巨结肠”,需要进行钡剂灌肠检查。因为家长担心X线辐射会对宝宝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拒绝检查。医院就诊,医生开了一种“开塞露”的药帮宝宝通便,问题解决。于是微博上新闻疯狂转载“2元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医院却要孩子进行过度检查,医德何在!”
儿科医生和非医者看到这则新闻一定是截然不同的反应。
非医者一定会反应强烈:现在的医生就会开检查,明明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家长掏钱、孩子遭罪、医生获利,这个社会搞不好了!满满的负能量。
医生看到这则新闻后表示:非常无奈,简单的用药只是帮助解除目前症状,进一步检查主要为了查找症状原因,医生开检查的费用并非进医生的口袋里,医患沟通需要相互理解。
大约新闻出来一个月左右,这位发布新闻的爸爸又出来发布公开道歉,主要是因为2元钱是解决了宝宝那次的排便问题,但是之后宝贝还是不自主解大便、腹胀明显、胃口越来越小,经检查确诊:先天性巨结肠。我在儿保门诊中也遇见过患这种疾病的宝宝,所以觉得有必要科普一下。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希尔施普龙病。由于结肠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近端结肠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疾病之一,发病率为0.2-0.5‰,男女发病比例为3-4:1。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有密切关系,有时可合并其他先天畸形。
先天性巨结肠宝宝主要临床症状为:顽固性便秘。患儿因肠管缺乏神经节细胞长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便秘表现,之后会出现一系列便秘相关症状。
临床表现
1、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腹胀:(缺乏神经节细胞控制的肠管称痉挛段)
1、营养不良发育迟缓:长期腹胀便秘,可使患儿食欲下降,影响营养的吸收造成患儿消瘦,贫血,发育明显差于同龄正常儿。
2、巨结肠伴发小肠结肠炎: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新生儿时期。其病因尚不明确。患儿全身情况突然恶化,腹胀严重、呕吐、腹泻,由于腹泻及扩大肠管内大量肠液积存,产生脱水、酸中毒、高烧、血压下降,出现该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常有较高的死亡率。
诊断与检查
宝宝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该早期检查来明确疾病诊断,那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应该进行哪些检查呢?
1、X线平片以及钡灌肠:腹部立位平片多显示低位结肠梗阻。钡剂灌肠侧位和前后位照片中可见到典型的痉挛肠段和扩张肠段,排钡功能差,24小时后仍有钡剂存留,若不及时灌肠洗出钡剂,可形成钡石,合并肠炎时扩张肠段肠壁呈锯齿状表现。新生儿时期扩张肠管多于生后半个月方能对比见到。(X线检查是有辐射的,但是检查时宝宝所受到的辐射是极其微量的,不会对宝宝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该检查时应该检查明确诊断。)
2、肛门直肠测压法:测定直肠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反射性压力变化,2周内新生儿可出现假阴性,不适宜检查。
3、活体组织检查:取距肛门齿状线3cm以上直肠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有异常增生的神经节纤维束,但无神经节细胞,此为诊断金标准。
一则网红医患新闻引发的科学普及,医患需要相互理解和沟通,医者需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患者应该先听听医生意见,不懂就问。医学科普希望能成为医患中间的桥梁或纽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