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中毒的隐患为何七月食生蜜需谨慎

文章来源:一氧化碳中毒   发布时间:2025/2/27 11:22:27   点击数: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权威 http://www.wzqsyl.com/m/

“蜂蜜中毒”这一现象并非现代才出现,自古以来便屡见不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曾提醒人们,七月时节切勿食用生蜜,以免引发暴泻和霍乱等严重症状。如今,科学研究表明,蜂蜜中毒的原因与植物花蜜中所含的毒物密切相关。由于植物种类繁多,每种植物所含的毒素成分也各不相同,这使得蜂蜜中毒的含毒物质及中毒症状变得相当复杂。采自钩吻属花蜜的蜂蜜中,可以分离出一种含毒物质——钩吻碱甲。同样,山踯躅花蜜中的蜂蜜则含有葡萄糖甙。此外,来源于茄属植物和曼陀萝属的蜂蜜中,含有颠茄生物碱和东莨菪碱等有毒物质,这些都有可能引发中毒。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南方诸省的一些植物,如云南、四川、福建、广西、湖南等地的卫矛科雷公藤属的雷公藤及卫矛科昆明山海棠,以及杜鹃花科植物南烛花等,其花蜜中都含有剧毒的生物碱。食用这些含有剧毒生物碱的蜂蜜后,中毒的症状可能包括口中干苦、唇舌发木、头疼乏力等。

另外,食入含有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的蜂蜜后,中毒者可能出现柏油样便,并伴有心悸、胸闷、腰背肾区叩痛等症状。常见患者血压降低、心率缓慢,心音微弱、心律不齐、呼吸急促、紫绀明显,还可能出现颜面浮肿和肝肿大等体征。

另一方面,如果食用的是来自杜鹃花属的含毒蜂蜜,那么中毒症状可能迅速出现,几分钟至二小时内即可发病。中毒者会感到全身有麻刺感,疲乏无力、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并常伴有瞳孔扩大。经过治疗,中毒症状通常在数小时内可以得到部分缓解。因此,“七月不食生蜜”这一古训确实有其科学依据。特别是在干旱的七月,由于蜜源植物的花蜜成分变化,蜂蜜中的有毒物质含量可能增加,导致中毒现象更为普遍,且发病速度更快。目前,针对蜂蜜中毒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因此,除了加强群众的教育宣传和蜂蜜的卫生检验外,养蜂区域内的有毒蜜源植物也需要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增加无毒蜜源植物如玫瑰、紫云英等的种植,可以降低蜂蜜中的有毒物质含量。在购买蜂蜜时,可以通过舌尖尝试少量蜂蜜来辨别其是否有毒。通常,含有有毒生物碱的蜂蜜会带有苦、麻、涩等异常味道,遇到此类蜂蜜应避免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blm.com/yhhl/1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