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利到权利我们行进在大路上

文章来源:一氧化碳中毒   发布时间:2016-4-21 20:35:06   点击数:
  

从福利到权利:我们行进在大路上

2013年9月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历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中国残疾人事业在过去25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创造了光辉的成绩,鼓励着残疾人发奋图强,鼓舞着残疾人工作者不断进取。1988年3月召开首届全国代表大会,如今25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中国残疾人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蓬勃展开,中国残疾人事业也从起步时最基本的福利救助拓展到现今的权利救助,从基本的生活改进升级到争取同等权利。这是时期的要求,更是时期的进步,这是中国残疾人的福祉,更是中国残疾人事业走向成熟的标志。1988:首创未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也是中国残疾人事业迎来新的逾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改革开放方针的实行,为我国残疾人事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1978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恢复活动。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1986年,“联合国残疾人十年中国组织委员会”成立。与此同时,与残疾人事业有关的其他组织相继成立,残疾人工作日趋活跃。1987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成立既是瓜熟蒂落也是情势使然,这个正确的决定为白癜风应注意些甚么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未来注入生机。1988年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成绩的同时,邓朴方主席在受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准备领导小组拜托,向大会所作报告中提出中国代表残疾人事业的总目标是:通过政府、社会、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使残疾人在事实上成为社会同等的一员,享有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实行公民义务,同享由于劳动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文化成果。这是为中国残疾人事业计划的战略目标,也是对中国残疾人的庄严许诺。:组织完善中国残联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残疾人事业迎来了不平凡的5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领导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好情势的推动下,经过社会各界和广大残疾人的共同努力,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历史性的成绩:颁布残疾人保障法;制定实行《中国残疾人事业5年工作纲领(1988~1992年)》和《中国残疾人事业“85”计划纲领(1991~1995年)》;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福利、环境等各业务领域全面拓展;建立残疾人工作调和机构,加强残疾人工作体系;组建各级残疾人联合会。5年中,残疾人权益从立法层面得到保障,各级残疾人组织迅速建立,并在往后的助残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康复与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针对残疾人的劳动就业和扶贫工作大规模展开并卓有成效。5年中,集中安排残疾人的福利企业在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各类福利企业到达4.9万个,80余万残疾人在其中就业,1992年实现产值618亿元、创利税65亿元。分散按比例就业迈出了开辟性的一步:140多万残疾人分散在各单位就业,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在此基础上,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各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上海、福建及广州、沈阳、武汉、大连、青岛、无锡、九江、洛阳、深圳和其它一批市、县已按1.5~2的比例实行。残疾人劳动服务络正在构成,建立了435个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与城镇劳动服务系统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相结合,展开残疾人待业登记、能力评估、职业培训、就业介绍,组织并指导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针对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属占全国贫困人口半数的状态,为弥补以往的扶贫措施对存在生理和功能缺点的残疾人难以见效,国家设立了“康复扶贫”专项贴息贷款,首先在500个县帮助残疾人恢复补偿功能、培训提高劳动技能、组织参加生产劳动,使其解决温饱。很长一段时间,残疾人与贫困捆绑在一起,各级政府与残疾人组织从解决残疾人生活入手,首先改进他们的生存条件,使他们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在此基础上,缩小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使残疾人参白癜风能完全治愈吗与机会增多,参与范围扩大,本身素质提高,生活状态改进。:承前启后作为世纪之交召开的承前启后、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中国残联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残联成立10年中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更强调了今后的目标与任务。5年中,为发展残疾人事业、改进残疾人状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进行首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摸清了基本状态;颁布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制定实行残疾人事业的三个5年计划和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设立政府残疾人工作调和机构;建立新型、统一的残疾人组织;展开残疾人自强活动;进行宣扬和公众教育,提倡文明的社会风尚;发展残疾人领域的国际交往。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产生深入变化,残疾人不再被称为“残废人”。对残疾人的帮扶开始切实从福利转向对权利的肯定与尊重。人们尊重他们的权利,肯定他们的能力,轻视与偏见大为减少,全社会更加重视残疾人事业。普遍展开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助残、一助一送温暖等多种情势的活动,“全国助残日”延续8年,各级领导和数以亿计的大众参加。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大为改进。针对残疾人迫切而又可能满足的基本需求,着眼于残疾人潜能的发挥,重点抓好抢救性的康复工程、社区和家庭训练、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劳动就业、扶贫解困等受益面广、适用易行、花钱少、见效快的工作,给残疾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走进新时期进入新世纪后,盲、聋、智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平均由64提高到76,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链初步构成。残疾人就业率由73提高到84,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服务日趋完善。普遍进行的扶贫开发和残疾人专项扶贫,扶持近千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通过实行最低生活保障,采取救济、补助、供养等措施,499万特困残疾人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大为改进,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产生深入变化,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残疾人权益保障更进一步从福利向权利迈进。教育、卫生、民政、劳动保障、司法、文化、体育等社会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更加重视残疾人的需求,为残疾人创造同等、参与、同享的条件。社会各界广泛展开形式多样的助残活动,为残疾人生活、医疗、就学、就业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城市道路、建筑物和信息无障碍建设发展迅速,为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享受公共服务提供了便利,拓展了空间。这是伟大的成绩,更是巨大的,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要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相适应,统一标准,兼顾特性,同步实行,大体一致,残疾人“同等·参与·同享”的目标进一步得到体现。:光荣属于我们这5年里,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残疾人保障法》;国务院发布《残疾人就业条例》;《就业促进法》、《义务教育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将残疾人权益保障纳入其中;国务院残疾人工作调和委员会更名为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社会各界更加支持残疾人事业;美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启动常态化的残疾人状态监测,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新进展;《中国残疾人事业“115”发展纲领》执行情况良好,各项工作稳步推动。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到达2125个,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机构到达19000多个,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1667所,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到达3127个,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到达1056个。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展开无障碍环境建设。创建残疾人法律服务中心和维权示范岗5998个。地方残疾人工作更加活跃,出现出许多鲜活的典型和经验。通过扶贫开发,634.67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实行城乡最低社会保障等社会救助措施,1067.2万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140多万城镇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对396.8万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433.7万城镇残疾人实现就业,1696.6万农村残疾人参加劳动;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大幅度提高,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到达58.3万人……成功举行了北京2008年残奥会,这是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的一次残疾人体育盛会。我国残奥健儿顽强拼搏,屡创佳绩。2008年批准了《残疾人权利公约》,向世界做出了保障残疾人人权、改进残疾人状态的庄严许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建立了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关注和改进民生的良好形象,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2013:新的期待马上,我们将要迎来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从2011年国务院讨论通过《中国残疾人事业“125”发展纲领》到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等7部门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意见,从残疾人艺术团在世界各地美丽绽放到残疾人运动员在伦敦残奥会勇夺金牌,从残疾人自立自强到社会环境的显著改变,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残疾人事业又取得了新的成绩。过去25年,正是中国残疾人事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25年,是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从福利到权利的25年,我国残疾人的面貌产生了根本性变化。残疾人由被动的受助对象变成同等参与的主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1支重要气力。广大残疾人紧跟时期步伐,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乐观进取,融入社会,参与发展,奉献气力,实行应尽义务,实现人生价值。残疾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能力得到更好发挥,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了自食其力,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我们预祝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美满成功,祝愿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祝贺残疾人同胞在享受福利、享有权利的同时,享受到幸福快乐同等与尊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blm.com/yhhl/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