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经检测,在玉米面中[视频]检出高浓度而幕后的真凶是米酵菌酸毒素。
米酵菌酸(BongkrekicacidBA)(即黄杆菌毒素A)是由椰子假单胞菌(Pseudomananscocovenenans)产生的一种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从三十年代起,国外从引起人类中毒的椰子发酵食品样品中提取出该毒素,对该毒素的理化性质、化学结构及毒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米酵菌酸,化学名为:3-羧甲基-17-甲氧基-6,18,21-三甲基-廿二碳-2,4,8,12,14,18-七烯二酸,每年因米酵菌酸中毒死亡人数超过人。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食品有糯米面汤圆、吊浆粑、小米或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
米酵菌酸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阴雨潮湿的天气,加上外部环境不干净再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地生长繁殖,吃了这种食物就会发生中毒。米酵菌酸耐热,烧不死、煮不灭,一般般烹调方法并不能破坏其毒性,但日晒两日后可去除94%以上变质银耳中的毒素。
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物可以食物,请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医院治疗。凡与患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不论是否发病,医院观察、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预防呢?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玉米制作食品。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禁止出售发霉变质的鲜银耳。学会正确辨别银耳的质量。正常干银耳水泡发后,朵形完整、较大,菌片呈白色或微黄,弹性好,无异味;变质银耳不成形、发黏、无弹性,菌片呈深黄至黄褐色,有异臭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食用前要摘除银耳的基底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