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
女神
一百多年前,在遥远的大西洋西岸的英国,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开创了护理事业的先河。她被人们称为“提灯女神”。从此,无数的护理工作者接过她手中的小提灯,前赴后继,用爱心照亮了世界上每一处有疾病和伤痛的角落。
12
May,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让我医院,看看他们的生活点滴。优秀团队·神经外科护士站视角1住院部7楼
住院部7楼是神经外科病区。神经外科是诊治外伤、肿瘤、血管病变等导致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室。神经系统每一个组织都至关重要,它们关乎生命,关乎视力、语言、运动等功能。因此,神经外科也是出了名的高风险、高难度、高技术的“三高”科室。
“神经外科接触最多的病人就是脑伤患者,这类病人的最大特点是意识不清楚,情绪难控制,沟通较困难,甚至会对医护人员发脾气,我们做得最多的就是耐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护士长温凤祥说。
之前神经外科的病房里住着一位78岁高龄的余婆婆,家住红阳街道某小区,因车祸伤收治入院。令人吃惊的是,老人病床旁没有一个家属,照顾老人饮食起居的全是科室里的护士。除了日常的治疗护理外,护士们还担负起了给老人喂水喂饭、换衣服、换纸尿片、安慰陪伴等工作。后来得知,老人并非孤老,有一儿两女,但却因工作繁忙不能照顾老人。于是,护士们就担当起了“临时子女”的角色。神经外科本就是一个患者病情危重、护理工作量巨大的科室,这样的角色无疑给护士们肩上增加了一份重量及责任。但他们坚定而又执着的眼神,似乎没有觉得这是一份负担。
不禁有人问一位管床护士:“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你来完成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她却笑了笑说:“从小念书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嘛。”一句简简单单却又语义丰富的话语,让我们对护士这份职业又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
去年11月18日下午6点,一位从高处坠落,造成脑出血引起呕吐,全身衣服布满污物的患者被送到了该科室。当时病人呈深度昏迷状态,有颅内高压危象,已临生死边缘。时间就是生命,科主任冉义生、护士长温凤祥带领医护人员积极投入到抢救中,立即吸出病人口腔的污物、建立多条静脉通路、抽血、导尿,做好急诊术前准备。这时,护士杨娟发现患者瞳孔比之前变大,这说明患者的颅内高压危象进一步加重,必须立刻手术。为减少时间延误,冉义生当机立断:立即在床旁行锥颅钻孔引流术,最大程度缓解患者颅内高压危象。随后,患者散大的瞳孔回缩,血氧饱合度也上升至90%。第一步的成功并未使抢救团队有丝毫松懈,6点半,大家合力将患者送到手术室,经过10个小时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抢救成功并被送到ICU继续治疗。
11月21日,该患者转回神经外科。考虑患者伤情危重,温凤祥护士长选择了科室高年资护士进行针对性地系统护理。大家尽力在各方面做到最好,令人担心的并发症没有出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日趋平稳,顺利度过了危险期,可是患者却一直没有发声。冉主任与温护士长高度重视,组织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会诊。通过大家的分析、判断,建议通过有效的刺激来激发患者的语言表达。每天的护理操作完成后,责任护士韩非都会去和患者进行交流,和他说话、帮助他按摩肢体。经过耐心的工作,12月3日,患者终于开口说话,且思路清楚、表达顺畅,让惊喜的家属瞬间泪流满面,万分感激医护人员。
最美护士·呼吸内科护士朱瑶视角2呼吸内科
朱瑶今年27岁,年从成都市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学院护理专医院呼吸内科工作。呼吸内科收治的许多患者都有着明显的季节特点。特别是秋冬季节和气候突变的时候,病人会短期骤增,再遇到急危重症病人如重症哮喘、呼吸衰竭、大咯血等,护理工作量更是急剧增加,常常需要临时加班。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晚上,只要工作需要,朱瑶总是主动放弃休息积极投入到工作中。遇到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总是积极参与其中,熟练配合医生成功地救治了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
今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急诊送来一位老慢支呼吸衰竭的患者,来时心跳呼吸几乎停止。她和值班医生立即投入紧张的抢救:开放气道,吸痰,简易气囊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输液,监护。在人工气道建立和呼吸机使用后,患者自主心率仍未恢复,她和值班医生轮流做胸外心脏按压,10分钟、20分钟、30分钟过去了,大颗的汗珠从她的额头滴下来!看到家属殷切的目光,她想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决不放弃;经过45分钟的抢救病人终于恢复了自主心跳。看着从死亡线拉回来的亲人,病人家属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致谢!
工作起来不能按时下班也是常有的事。为此,朱瑶常被家人念叨只知道她上班的点,却弄不清她回家的时间。一天下午她刚换下工作服准备下班,急诊送来两名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且神志已经不清楚,大小便失禁。据送来的邻居说这两位病人是夫妻,孩子在外地打工,因为天冷在家用煤炉取暖造成煤气中毒。如果不是他串门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夜班只有一名护士,她二话不说就穿上工作服,参与到救治病人的工作中:吸氧、输液、清理气道、抽血化验、监测体征。因家属不在身边,她又帮助病人清理擦洗身上的污物,更换衣裤。等到病人病情平稳,已是晚上十点多了。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匆匆赶向孩子住院的儿科病房……当时不到3岁的女儿因咳嗽已经吃了几天的药,下午爱人陈龙打电话要她早点下班,说孩子咳嗽加重,儿科医生说是急性喉炎要住院治疗观察,以防发生喉头水肿造成窒息。输液时孩子一直哭闹挣扎,要找妈妈,怎么也安抚不了。等她赶到病房,看见挂着满脸泪痕、在睡梦中仍不时抽噎的女儿,她不禁又心疼又内疚地掉下眼泪。
手术室男护士·梅长发一提到护士,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温柔细心的女性。但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神经科等特殊科室,男护士同样担当着“天使”的神圣职责,践行着南丁格尔誓言,医院护理一线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视角3手术室
梅长发今年27岁,医院心内科、神经外科、手术室从事一线护理工作,已经5年了。当初因为就业率高而选择护理专业的他,在工作中却发现,医院里,男护士都不能马上被病人所接受,不少人认为男护士粗手粗脚干不了细活,甚至有些病人把他们当成了护工。年当他进入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学习护理时,男护士还是比较少,心理上还不大接受。但通过上学对护理这份职业有了全面的了解,认识也发生了转变,特别是年进入手术室工作,在优秀护理团队的影响下,也渐渐爱上了这份神圣的职业,才发现男性在重大手术的抢救以及高精尖设备保养上都有更大的优势。
“有时候一台手术需要10多个小时,一台手术结束了可能还要继续下一台手术,这时候,男护士体力好、精力好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而且,在手术过程中经常会有突发情况,十分考验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男护士的心理素质更稳定,能够更好地处理突发情况。”梅长发说。
去年有一天下午4点,手术室接到了一位车祸危重患者,急需进行脑出血开颅手术抢救。这台手术从下午4点做到了凌晨1点,整整9个小时,梅长发一直站在手术室里协助医生。刚刚送出这位病人后,梅长发又赶紧开始配合医生进行第二台脑溢血患者的开颅手术,这台手术一直持续到了早晨8点。“腰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饿了要挺得住。开颅手术器件有80多件,小到和头发差不多细的硬脑膜缝合针,大到咬骨钳,医生需要什么,必须及时反应用最快的速度准确找出来交到医生手上。”手术结束后,梅长发并没有立即走出手术室,而是仔细清点完每包器械的种类和数量,核对好药瓶和包装的用量。“手术室并不像普通病房,它是救死扶伤的前沿阵地,要求医生和护士紧密配合,哪怕是一个不显眼的小错误都有可能危及患者,手术室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下去。”梅长发说。
梅长发作为一名男护士,在每次大手术需要搬运病人和沉重仪器时,他都会抢在女护士前面;对手术室内的高精端设备,梅长发也是样样精通,从使用到维护到故障排除,他都能做到像说明书一样准确无误。他工作任劳任怨,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并力求精益求精;他还利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护理新技术,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力争为病患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铭记感动时间匆匆,转瞬八年
每到这一天,仍会有一种力量
牵引着我们的目光,拨弄着我们的心灵
铭记感动砥砺前行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通过一组当年青白江人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老照片,重温那段灾难中的动人瞬间,向生命致敬。
生命之水——5,12汶川大地震,成都青白江医疗救援队医务人员为废墟下的伤员喂水。
季德信
摄
定位都江堰——5.14晚12点从废墟中成功救出伤者现场
季德信
摄
青白江救援现场——转运重医院
季德信
摄
守护生命致敬天使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还让我们感念的是她们——美丽的白衣天使
白桂斌
摄
季德信
摄
季德信
摄
天使风采
灾区一线,他们给予伤患最及时的救助和抚慰
手术台上,他们是医生最得力的助手和伙伴
病房里,他们给予病人最专业贴心的护理和照顾
从带上燕帽的那刻起
她们已将守护生命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季德信
摄
季德信
摄
马昌俊
摄
滴滴汗水,份份真情,暖暖关爱
他们用青春和汗水
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
祛除疾病、挽救生命的誓言
护士节漫画:送给我们的天使最后,谨以这个俏皮的漫画,献给每个奋斗在医疗战线上的天使们!
季德信
摄
每天穿梭于病房,我恨不得长着三头六臂,脚踩风火轮。
夜深人静,阖家团圆,我也会想家,想爸妈;
亲爱的爸爸妈妈,此刻你们在干嘛……
“耶,明晚可以和王医生搭班咯。”
“王医生长得超像吴彦祖,他会请我喝奶茶吗,嘿嘿。”
收到张阿姨家属送的花和感谢信,很漂亮,很感动,再多的委屈与疲惫都遗忘了;
有时候想想,做护士,其实挺好的。
祝全天下护士们节日快乐!永远年轻!
爱城市·爱生活
安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北京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