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一氧化碳浓度达到(B)时,1h内轻微中毒。
A0.%B0.%C0.%
69、煤炭、动物纤维和塑料燃烧,以及炸药爆炸的烟雾中,都含有(ACD)。
A二氧化碳B甲烷C氰化氢D一氧化碳
15、一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危害各是什么?
答: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极毒,比重0.97,微溶于水。浓度达到13%-75%时遇火爆炸,达到30%时,爆炸威力最强。
来源:(1)煤的氧化、自燃及火灾;(2)放炮;(3)瓦斯、煤尘爆炸。
危害:浓度达到0.%时,数小时后稍微不舒服;0.%时,1h内轻微中毒;0.%时,0.5h-1h后严重中毒;0.4%时,很短时间致命中毒;1%时,呼吸3-5口气,迅速死亡。
55、检查一氧化碳时怎样操作?对浓量和微量一氧化碳怎样检查和换算?
答:检查一氧化碳的方法:
(1)在测定地点,将一氧化碳采取器三通开关扭成与筒身平行位置,往复推拉活塞3-4次。
(2)将活塞向后拉,采取气样,然后将三通开关扭成45度位置。
(3)将比长式检定管两端封口打开,把带“O”的一端插在采取器垂直出气口的胶管上。
(4)把三通开关扭到垂直位置,以秒的时间匀速推完。观察变色环位置,根据检定管上的数字读出一氧化碳含量。
对浓量和微量一氧化碳的检查方法:使用相应测量范围的检测管按上述方法进行检查,如没有相应测量范围的检测管时,可按下述方法进行检查:
(1)对浓度高的一氧化碳可稀薄后进行检查,得出结果与稀薄的倍数相乘,就是真实含量。
(2)对微量一氧化碳可重复送几次气,检查得出的结果被送气次数除,就是真实含量。
★★★知识拓展★一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8.01,密度1.25g/l,冰点为-.1℃,沸点-.5℃。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极难溶于水。与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2%。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严重时死亡。一氧化碳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二、化学性质:
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极弱的氧化性,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2CO+O2=2CO2(条件:点燃)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工业上通常采取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的原理制取C+CO2=2CO(高温)
三、来源:
凡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CO气体。在工业生产中接触CO的作业不下70余种,如冶金工业中炼焦、炼铁、锻冶、铸造和热处理的生产;矿井放炮、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内燃机试车;炸药或火药爆炸后的气体含CO约30%~60%。使用柴油、汽油的内燃机废气中也含CO约1%~8%。吸烟过程中也含有一氧化碳。
四、中毒机理: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可逆性结合引起缺氧所致,一般认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倍,故把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排挤出来,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又由于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比氧血红蛋白慢倍,故碳氧血红蛋白较之氧血红蛋白更为稳定。
碳氧血红蛋白不仅本身无携带氧的功能,它的存在还影响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于是组织受到双重的缺氧作用。最终导致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产生中毒症状。
五、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临床以头痛乏力,口唇呈樱桃红,甚者出现昏迷为特征。
(1)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3)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六、急救处理:
1、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排气,勿碰触室内家电,防止一氧化碳爆炸。
2、将伤员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安全通风地,并松开衣服,保持仰卧姿势。
3、将伤员头部后仰,打开气道。
4、伤员如有呼吸,要以毛毯保温,医院。
5、伤员如无呼吸,要施行人工呼吸,并呼叫救护车。
6、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呼叫救护车。
七、预防措施:
1、产生一氧化碳的车间应加强自然通风。安装一氧化碳自动报警器。
2、矿井放炮后,应遵守操作规程,通风20min后,方可进入工作。
3、家庭生活中注意烧煤要燃烧尽,不要闷盖,炉灶和燃气注意安全使用,尤其冬季在密闭的住室厨房中使用天然气炉或煤气灶更要严加注意。
4、用天然气热水器洗澡,因热水器安置不当,浴室关闭过严可引起中毒;
5、在家中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其中包括要安装风斗,常检查,防漏气是至关重要的。
6、加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卫生宣传,对取暖用的煤炉要装好烟囱,并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防止漏烟、倒烟。
7、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煤气发生炉和管道要经常检修以防漏,加强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的监测。
8、加强个人防护,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工作时,要戴好特制的一氧化碳防毒面具,两人同时工作,以便监护和互助。
★★★如果这个知识有帮到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