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霾伏,你对霾了解多少

文章来源:一氧化碳中毒   发布时间:2017-3-12 7:45:21   点击数:
  

前几天,

一个北京小伙伴悄悄地问了小编?

为啥这几年一到冬天,

天气似乎就只有“大风降温”和“雾-霾”两个必选项?

蓝天似乎变成了备选。

还有,为什么一旦没有风,就极有可能出现雾-霾呢?

雾霾中,一路人“全副武装”骑行。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面对ta一连串的问题,

小编爱莫能助,

不过刚刚好借这个机会,

求助权威专家~

专家说: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雾-霾”,是由不利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共同造成的。自年PM2.5一词迅速普及以后,人人谈霾色变。实际上在污染出现之前,霾自古有之,它被视为一种天气现象。

在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霾字,但那时仅用作占卜。《诗经?邶风?终风》中写道,“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其中只是提到,并没有对这种天气现象进行具体介绍。

第一次将霾作为极端天气引起统治者重视的是《晋书?天文志》。其中,霾详解为:“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半古不白的文字快把人绕晕了!

小编感觉不明觉厉……

那么在现代,雾霾又有哪些新变化呢?

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各国

各地区气象机构将霾列入天气现象,

通过能见度和湿度指标进行观测,

同时根据相对湿度,对霾、雾进行区分。

也就是说,霾有了正式的、科学的定义!

???

霾,自然界的一种天气现象,

指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PM2.5)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在工业革命之前,

这些自然颗粒物的来源主要包括

沙尘暴、火山二氧化硫、海洋二甲基硫化物及

海盐、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生物质燃烧和土壤的排放等。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随着化石燃料为主导的工业

及人类活动而产生的颗粒物不断增加,

这些浮游在空中的颗粒物对太阳光

有散射和吸收作用,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

当大气中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高值时,

便形成了霾。

如果空气中水汽较多,

某些吸水性强的颗粒物会吸水、长大,

进一步降低能见度。

以上,这一部分人为排放造成的霾

即为人们平时所见灰蒙蒙的污染天气~

那许多好奇宝宝又要问了:

雾和霾是一回事儿吗?

为啥常会相伴出现?

他们都是气象灾害吗?

别急,接着往下看~

专家说:

霾和雾同属一类气象灾害。

只是在气象学意义上,有不同的区别和标准。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雾和霾没有绝对的界限,

在污染地区的雾也有非常多的有害颗粒物组分。

霾和雾可以共存,也可以相互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自然形成的霾和人为因素产生的霾较难以完全区分。

那么如何治理才能够重见蓝天呢?

冬天雾霾厚重,

不仅让人喘不过气来,

还随时随地无孔不入地威胁健康!

目前有什么好方法没有呢?

专家说:

霾的频发有特殊的气象条件。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原因一: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

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简单直白地说就是,

在静稳型天气状态下,风被挡住了,吹不起来~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原因二:

逆温层增多后,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

造成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

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

只好在近地面如同幽灵一样徘徊游荡~

在这种天气条件下,

加之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不停增加又疏散不出去,

雾-霾更加严重,饱和度高的水汽如果一同“参与”,

就更显得灰蒙蒙一片!

雾霾来了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1、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定制气象短信的手机用户会随时收到大雾预警信号。

2、大雾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活动,出门时最好带上薄口罩,外出回来后应该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大雾来临时,应暂停晨练。

3、冬季低温下出现大雾,容易诱发关节炎。因而要多穿衣服,注意防潮保暖。

4、大雾天气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靠室内煤炉取暖的人们要做好通风措施。

5、行车要减速慢行。司机要小心驾驶,须打开防雾灯,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需停车时要注意先驶到外道再停车。

6、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注意交通安全,必要时暂时封闭或停航。

7、注意加强电力系统设备维护工作,避免或减轻雾造成供电系统污闪事故的发生和危害。

本文系原创

参考资料:《中国气象报》12月16日四版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一多

一键







































白癜风痒是不是快好啦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blm.com/zztx/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