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郭洁军:教学生活化策略多途径实现
本网讯(通讯员曹国军刘文斌)“初中学生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性,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一节时,可把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与生活中的一种蔬菜洋葱的分层联系在一起;在讲分子间有间隔时,可讲这样一个故事,有半袋小米和一袋黄豆,只用一个同样大小的袋子能否装得下?”湖南益阳化学名师郭洁军说,课堂导入生活化,教学情景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策略多途径实现。
12月31日上午8时,湖南益阳万源明达学校初中部“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组举行年下学期教学生活化课题策略专题研讨会,课题组在曹国军、刘文斌老师带领下,大家专题研讨生活化教育理论和教学生活化教育策略。郭洁军说,从宏观的现象来理解某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微观世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对知识的接受和深化。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教学生活化应做到教学做合一,融入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课堂。
在讲授一氧化碳时,它的化学性质是重点,但由于有些实验不易完成,就可联系煤炉燃烧的过程来讲述,底层的碳与氧气充分接触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向上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与氧气接触燃烧,发出蓝色火焰,验证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同时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也得到了巩固。另外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同学们大多都知道煤气中毒,联系实例讲解中毒的原理和如何防止煤气中毒,重点难点在联系生活实例中就迎刃而解了。
探究实验生活化,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提着实验用品进教室上课,学生必然很兴奋,积极性也高,他们非常喜欢上有实验的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补充实验,增加实验量,尤其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实验,不要仅限于教材上给出的实验。如点燃浸有酒精和水的棉手帕却烧不着的实验;用沾有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玻璃棒与酒精灯摩擦使之点燃的魔棒点火的实验。
在讲完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后,有同学竟然想到在圣诞节表演魔术,即用酚酞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再在上面喷上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出现红色的字,来烘托节日气氛。家庭小实验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每个同学都可以动手操作,为大多数学生喜欢。
比如在讲到金属和酸的反应时,有的学生竟然从铝制的易拉罐上剪下一块,问我要了一点稀盐酸回家自己做起实验来,后来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铝反应后变成了黑色?生锈的金属放到酸里怎么怎么一会儿就变光亮了?能否用家里的醋酸来代替稀盐酸?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乃至对整个科学的热爱。
作业布置生活化,因为生活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其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和动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他们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饮食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等等。
郭洁军说,化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化学教学应回到生活中去。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课程资源,只要认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使学生真正将其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以下几篇也很有阅读价值,点击标题就有详细内容:
〈今日头条〉受当前疫情影响《北京九州枫林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山东威海南海新区分院现今怎样了?
中国·湖南医院(年)的老院与时俱进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报道一)
(今日头条)凤凰县沱江镇民俗园小区供电由专变改为公变相关事项引起了州、县、镇、社区还有县供电公司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
CC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