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论
1.中医理论认为七情思虑过度,如忧愁、盛怒、操劳、或欲望无穷而不可得皆可伤心,心伤则喜忘。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因此健忘本于心虚,血气衰少而神气不足,精神昏愦则遇事善忘。其次房劳过度则伤肾,以致肾阴大亏,精髓耗损则不能生骨髓而充髓海,或心肾不交,浊火乱其神明,火居上因而为痰,精气伏而不用,水居下则生躁,因而健忘。心脾虚也会引起健忘,脾主意主思,意者忆往事,思者兼心之所为也,今脾受病则意舍不清,心神不宁,因致健忘。心脾两虚及心肾不交则不上荣于脑,脑神失调则其人健忘。所以健忘的疾病与心、脾、肾、脑关系密切。
2.健忘属西医的失忆症范畴,与神经官能症也有交叉,老年人的严重健忘,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
西医认为,失忆症主要的特征是后天所引起学习或回忆新资讯之能力下降,或者无法回忆先前所学的知识或过去的事情,且此种记忆能力之减退已严重影响个人、社会或职业功能。失忆症常因全身性疾病或脑部疾病所造成,亦可因药物滥用或临床用药的副作用所引起。
失忆症主要的症状是记忆的损害,包括学习新的资讯的能力变差,即所谓前行性失忆(anterogradeamnesia),及回忆过去原已学会的讯息的能力也变差,即所谓逆行性失忆(retrogradeamnesia)。记忆的损害通常影响短期记忆(short-termmemory)及近程记忆(recentmemory)即24或48小时以内的记忆。至于立即记忆(immediatememory)(指发生在数秒内或一、二分钟内的记忆,如倒数几个数字),及远程记忆(remotememory)(指24或48小时以前的事,如孩童时代的经验),在失忆症则仍保持正常。
脑部结构中与记忆及失忆症有关的包括视丘的dorsomedialnuclei及midlinenuclei、海马回(hippocampus)、乳头体(mamillarybodies)及杏仁核(amygdala)。此外,额叶损伤也可以造成记忆变差及虚谈现象。脑部左侧损伤较右侧损伤易引起失忆症;而在脑血管病变中,如果病灶位于双侧视丘内部(特别是前面的部位),则经常出现失忆的症状。
在鉴别诊断中,正常老化所伴随的记忆变差并不至于像失忆症般造成社会及职业功能的重大损害。老人痴呆症早期即开始出现近程记忆变差,但之后会慢慢波及其他的认知功能。谵妄除了失忆的症状外,也会出现意识状态的改变。解离性疾患的失忆症状通常是选择性的忘记,会失去对自我之认知且常与生活事件之压力有关。
头部受伤是脑部病灶中最常引起失忆症的原因,会引起逆行性失忆,即对头部受伤之前一段时间及受伤当时出现失忆。头部受伤的严重程度与失忆症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有相关,在恢复意识之后第一周内记忆所能恢复的程度常常可预测此病人最后整体改善之程度。其他的原因如癫痫、脑肿瘤、脑血管病变、脑部外科手术、单纯疱疹性脑炎、脑部缺氧、多发性硬化症及电痉挛治疗等。
在药物所引起之原因中,以慢性酗酒较常出现失忆的症状,如在酒精中毒时所做的事,隔天酒醒后常不记得(AlcoholicBlackout)。临床用药中,如抗焦虑剂Benzodiazepine或其他镇静安眠药物也常造成失忆症状。而营养不良、饥荒、胃癌、洗肾、长期静脉营养注射或长期酗酒常造成维他命B1缺乏,继而引起Korsakoff’sSyndrome,其症状包括记忆变差、虚谈、表情淡漠及被动行为。
失忆的病程及预后视发病原因而有所不同,由颞叶癫痫、电痉挛治疗、服用抗焦虑剂、心脏停止急救等所引起的失忆症可完全康复;而头部受伤、一氧化碳中毒、大脑梗塞、蜘蛛网膜下腔出血、单纯性疱疹脑炎所引起的失忆症症状可能持续永久。失忆症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潜在的病因,此外,亦可做认知、精神分析、或支持性心理治疗来整合失忆的经验。
二、经典回顾
1.《素问·五常政大论》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
2.《素问·调经论》
“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3.《灵枢·大惑论》
“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
4.《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阳明病,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
5.《备急千金要方·肾脏方·肾脏脉论》
“呻而好恚,恚而善忘,恍惚有所思,此为土克水,阳击阴,阴气伏而阳气起,起则热,热则实,实则怒,怒则忘。”
6.《圣济总录·心脏门·心健忘》
“健忘之病,本于心虚,血气衰少,精神昏愦,故志动乱而多忘也。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苟为沭惕思虑所伤,或愁忧过损,惊惧失志,皆致是疾,故曰愁忧思虑则伤心,心伤则喜忘。”
7.《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健忘论治》
“夫健忘者,常常喜忘是也。盖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清,神宫不职,使人健忘。治之之法,当理心脾,使神意清宁,思则得之矣。”
8.《丹溪心法·健忘》
“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此以为病之名,非比生成愚顽不知人事者。”
9.《医宗必读·健忘》
(1)“心不下交于肾,则火乱其神明;肾不上交于心,精气伏而不用。火居上则因而为痰;水居下则因而生躁,扰扰纭纭,昏而不宁,故补肾而使之时上,养心而使之善下,则神气清明,志意常治,而何健忘之有。”
此心肾不交之证,不独健忘常见,其余失眠、心悸、虚劳等证皆有。治之之法当然是沟通心肾。《易》有养生一法,曰“惩忿窒欲”。
(2)《内经》之论健忘,俱责之心肾不交。心不下交于肾,浊火乱其神明;肾不上交于心,精气伏而不用。火居上则因而为痰,水居下则因而生躁,扰扰纭纭,昏而不定。故补肾而使之时上,养心而使之善下,则神气清明,志意常治矣。
10.《辨证录·健忘门》
(1)“乃五脏俱伤之病,不只心肾二经之伤也。”
(2)“人有气郁不舒,忽忽如有所失,目前之事,竟不记忆,一如老人之善忘,此乃肝气之滞,非心肾之虚耗也。”
11.《类证治裁·健忘论治》
(1)“健忘者,陡然忘之,尽力思索不来也。夫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忆之所凭也。”
(2)“治健忘者,必交其心肾,使心之神明,下通于肾,上升于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神定气清,自鲜遗忘之失。”
12.《见闻录》
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凡外见一形,必有一形留于脑中,人每记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于脑之意也。
13.《推求师意》
人生气禀不同,得气之清,则心之知觉者灵;得气之浊,则心之知觉者昏。心之灵者,无有限量,虽千百世已往之事,一过目则终身记之而不忘;心之昏者,虽无所伤,而目前之事,亦不能记矣。刘河间谓:水清明,火昏浊,故上善若水,下愚若火,此禀质使然。设禀清浊相混者,则不能耐事烦扰,烦扰则失其灵而健忘。盖血与气,人之神也。《经》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静乃水之体,躁乃火之用。故性静则心存于中,动则心忘于外,动不已则忘不已,忘不已则存于中者几希,故语后便忘,不俟终日。所以老人多忘,盖由役役扰扰,纷纭交错,气血之阴,于斯将竭。求其清明,则曰寡欲,此善治乎火也。苟不以此是务,而日以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惟恃刀圭之力,以求旦夕之功,是谓舍本逐末,徇外遗内也,岂根本之论哉!
14.《冯氏锦囊》
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有因精神短少者,有因痰者,有因肾虚伤志者。《经》曰: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喜忘其前言。丹溪曰:此证皆由忧思过度,所愿不遂,损其心志,以致神舍不清,遇事多忘,病在心脾。凡思伤脾,故令转盼遗忘,治以归脾汤,调养心脾,神安意定,其证自除。
15.《张氏医通》
因病健忘者,精血亏少,或为痰饮瘀血所致,可以药治。若生平健忘,乃心窍大疏,岂药石所能疗乎?故凡开凿混沌之方,悉行裁汰。
三、健忘诊断要点
根据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IV)指出由一般性的医学状况所引起的失忆症之诊断条例如下:
1发展出记忆损害,表现于学习新讯息能力之损害,或不能记起原已学会之资讯。
2记忆障碍造成一般社会活动或职业功能之显着妨害,彰显了原先功能水准的显著下降。
3记忆障碍并非仅发生于谵妄或痴呆的病程中。
4由病史身体检查或实验室检验的证据可判断此障碍是一种一般性医学状况(包含身体外伤)之直接生理后遗症。
四、健忘分类
1.器质性健忘。是由于大脑皮层记忆神经出了毛病,如脑肿瘤、脑外伤、脑炎等导致记忆力减退。
2.功能性健忘。是大脑皮层记忆功能出了问题。人到了中年,肩负工作重任,家务劳动繁多,学的东西记忆在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常常扎得不深而导致健忘。
中医认为健忘跟岁数、肝肾功能有关。中医学的健忘既是一个症状,又是一个疾病。
说起健忘我们会想起两个器官:心,心主神明;脑,脑为髓海。女性42岁,男性48岁后容易出现健忘,为何呢?
1脑髓
从脑体来讲本虚标实:(1)虚病。肾主骨生髓,肾亏虚,生的髓开始减少;(2)实病。运输营养的脑络发生瘀阻,即动脉硬化,使输送脑络的管道发生阻塞,从而影响记忆。
2心
心主神明,跟思维关系密切。当心发生故障也健忘,如心神不宁,心不在焉,失眠等都会导致健忘。
而当女性42岁,男性48岁后,肝肾易出现亏虚,从而导致脑髓与心的功能减退而出现健忘。
五、健忘治法
清代名医程杏轩在其所著的《医述》中对健忘病的治疗有过总结:“心气不足,妄有见闻,心悸恍惚者,《千金》茯神汤。思虑过度,病在心脾者,归脾汤。挟痰者加姜汁、竹沥。精神短少者,人参养营汤送远志丸。痰迷心窍者,导痰汤。上虚下热者,天王补心丹。心火不降,肾水不升,神明不定而健忘者,六味丸加五味子、远志。心气不足,恍惚多忘者,四君子汤去白术,加菖蒲、远志、朱砂,蜜丸服。精神恍惚,少睡盗汗,怔忡健忘者,辰砂妙香散。瘀积善忘如狂者,代抵当丸。”
通常而言,对于健忘证的治疗,一般可以遵照失眠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临床发现本病与心脾不足,肾精亏虚密切相关。心脾主血,思虑过度,损伤心脾,阴血耗损,神明失养。肾精亏虚,精愦髓减,神明失养,故迷惑善忘。另外,瘀痰内阻与阴虚火旺也会引发健忘。所以现在就此五方面略为叙述如下:
(1)心脾两虚
证候:记忆力减退,或善忘前事,精神疲倦,食少腹胀,心悸不寐,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气、补血养心。
主方:归脾汤、人参养荣汤
党参15g,炒白术15g,茯神15g,远志15g,桂圆15g,当归15g,木香6g,菖蒲15g,益智仁15g,北五味25g,炒枣仁15g。
加减:食少、腹胀,加扁豆、陈皮、山楂;心悸、不寐,加夜交藤、磁石。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肾精亏虚
证候:腰酸乏力,遗精早泄,月经不调,头晕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填精。
主方:大补元煎
人参6g,山药10g,杜仲10g,熟地20g,当归(泄泻者不用)6g,枸杞10g,炙甘草6g,山茱萸(畏酸吞酸者不用)3g。
加减:兼心悸、失眠,加酸枣仁、五味子、远志;腰酸、遗精,加菟丝子、桑螵蛸、紫河车。
亦可以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18g,丹皮10g,淮山15g,鹿角胶(烊化)10g,枣皮12g,炒枣仁15g,石菖蒲15g,益智仁15g,远志15g,龟板胶(烊化)10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阴阳两虚
证候:精神恍惚,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目眩晕,多梦健忘,舌淡,脉沉细。
治法:补气养血、燮理阴阳。
主方:朱丹溪《脉因证治》圣愈汤
组成:四物汤加人参、黄芪(一方去芍药)
熟地20g,淮山15g,龟板(先下)20g,龙骨(先下)20g,枸杞15g,枣皮15g,巴戟天15g,大云12g,紫河车15g,益智仁15g,远志15g,菖蒲15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4)瘀痰内阻
证候:健忘,头晕而痛,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心悸不宁,舌暗,苔腻,脉沉弦。
治法:祛痰化瘀。
主方:《世医得效方》之加味茯苓汤(或加味四物二陈汤)
人参(去芦)半夏(汤洗)陈皮(去白,一两半)白茯苓(去皮,一两)粉草(五钱)益智(去壳)香附子(炒,去毛。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乌梅半个同煎,不拘时温服。
(5)阴虚火旺
证候:健忘,多梦,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梦交,舌红瘦小,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补益心肾。
主方:《世医得效方》之朱雀丸
茯神(二两,去皮)沉香(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参汤下。
加减:潮热、盗汗,加胡黄连、秦艽、浮小麦;梦交、遗精,加芡实、莲心、熟地、黄柏。
六、针灸疗法
体针疗法:在辩证取穴基础上,头痛加太阳透率谷、百会穴;腹痛加足三里、丰隆穴;痰多加天突、照海穴;腹泻加足三里、中脘穴;纳差加中脘、气海穴;心悸加心俞、肝俞穴;梦遗加神门、心俞穴;月经不调加血海、内关穴;耳鸣加听会、关元穴;阳痿加中极、关元穴。
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甲乙经》曰:心痛,善悲,厥逆,悬心如饥之状,心憺憺而惊,大陵及间使主之。
天府、曲地、列缺、百会,主恶风邪气,泣出喜忘。
健忘,取列缺、心俞、神门、中脘、三里,灸少海。
耳针疗法:取穴多用神门、内分泌等。
七、健忘的食疗
1.食物应新鲜,易消化,饮食要均衡,避免摄取过多的盐、糖及动物脂肪。一日摄取盐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蛋白质、食物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都要均衡摄取。
2.宜常食具有健脾补肾,健脑益智作用的食物,如黑色的补肾食物,如黑豆、黑米、黑芝麻,其他如核桃、葵花籽、山药、枸杞子、蜂胶、莲心、龙眼、栗子、榛子、花生、红枣等。
3.避免过度喝酒、抽烟、生活有规律。喝酒过度会导致肝机能障碍、引起脑功能异常。
4.宜多食含纤维素的新鲜素菜和水果,少食辛辣助热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畅通。
1灵芝20克,刺五加15克,淫羊藿12克,沸水冲泡盖焖5分钟,代茶饮。有壮筋骨,强心力之效。适用于老年人健忘体衰。
2枸杞子6克,五味子6克,白糖适量。枸杞子、五味子捣烂,沸水冲泡,加白糖,代茶频饮。功效强身延年。常饮可延年益寿,益智强身。
3黑芝麻25克(捣碎),大米克,淘净加水适量,煮粥,常食。适用于肝肾不足型健忘。
4核桃仁50克捣碎,大米克,洗净,加水适量,煮粥,时时食。适用于肾精不足型健忘。
5茯苓粉、芝麻各等分,研细炒熟,加适量蜂蜜,做糕,每块重5克,每次服2块,每日服2次。适用于脾肾亏虚型。
6粳米克,核桃仁25克,干百合15克,黑芝麻20克。粳米淘净,与核桃仁、干百合、黑芝麻一齐放沙锅内,加水,用小火煮粥,每日食适量。适用于阴虚内热,证见大便干结型健忘。
7胡桃肉30克,芡实30克,粳米50克,煮粥,每晚温热服。有补脾普,填精益智之效。适用于脾肾两虚,智力日渐减退。
8丹参、狗脊、黄芪各30克,当归25克,防风15克,白酒0克。将原料研碎,装纱布袋,放坛内,注入白酒,每日2次,每次20克。适用于气血不足,腰膝酸痛。
9栗子克,白糖克,生粉50克,糖桂花少许。栗子加清水略煮,去壳、皮,上笼蒸酥,待栗肉冷却切粒状。锅内加清水、栗肉泥、白糖,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略焖,用生粉勾薄芡。适用于健忘伴肾虚腰膝无力。
10竹茹3克,青果10个,川朴花1.5克,羚羊角粉1.5克。青果研碎,与竹茹、川朴花、羚羊角粉煎煮,每日1剂。有清热解毒,化痰利气之功。适用于瘀痰内阻,兼厌食,体乏等证型健忘。
八、医方备选
以下复方与单方皆摘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卷之惊悸怔忡健忘门。
(一)复方
远志汤补心。治心气虚,惊悸,喜忘,不进食。
大枣十二枚 远志 干姜 白术 桂心 黄芪 紫石各三两 防风 当归 人参 茯苓 甘草 芎藭 茯神 羌活各二两 麦门冬 半夏各四两 五味子二合
右十八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茯神丸治心脏风虚,惊悸心忪,常多健忘。
茯神 人参 麦冬 黄芩 熟地黄 柏子仁 薏苡 犀角各一两 龙齿研 铁粉各一两半 防风 黄芪各七钱半
右为细末,入研药令匀,炼蜜和捣二三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粥饮下,无时。
俞居士选奇方治心常忪悸,忘前失后。
白檀香 白茯苓 桂心各十二分 石菖蒲 天竺黄 熟地黄 苏合香 犀角各四分 天门冬 远志 人参各六分 甘草十分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食后噙化,或米饮咽下。
天王补心丹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除怔忡,定惊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疗咽干,育养心神。
人参五钱 麦冬 天冬 当归酒浸 柏子仁 五味子 枣仁各一两 白茯苓 元参 丹参 桔梗 远志各五钱 生地四两 黄连酒炒,二两
右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临卧灯草竹叶煎汤下。一方有石菖蒲、熟地黄、杜仲、百部、茯神、甘草六味。
补心丹治血气不足,惊悸健忘,又能安养心神,兼治五脏,无偏胜之弊,可以久服。
麦门冬二两半 远志甘草汤煮 石菖蒲 香附童便浸,各二两 天门冬 ?蒌根 白术 贝母 熟地黄 茯神 地骨皮各一两半 人参 当归 牛膝 黄芪各一两 木通八钱
右为细末,大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或用酒或圆眼汤,吞下五十丸。
归脾汤治思虑过多,劳心伤脾,健忘怔忡,烦躁不寐,短气自汗,坐卧不安。
木香四分 人参 茯神 黄芪 远志 白术 当归身各一钱 龙眼肉十个 炙甘草五分 枣仁八分,研
右,水二锺,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远志饮子治心劳虚寒,惊悸恍惚,多忘不安,梦寐惊魇。
远志甘草煮 茯苓 桂心 人参 枣仁炒 黄芪 当归酒浸,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右,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聪明汤治不善记而多忘者。
白茯神 远志肉甘草水煮 石菖蒲一寸,九节者
右各三两,制后共为极细末,每日用三五钱煎服,空心食后。服一日食八九次,或十余次。久久服着,能日诵千言。
孔圣枕中方治健忘。
龟甲 龙骨 远志 菖蒲
右四味等分,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常服,令人大聪。一本食后水服。
茯神丸治多忘,令人不忘。
石菖蒲二分 茯苓 茯神 人参各五分 远志七分
右五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夜一。五日后知,神良。
又方治前证。
苁蓉 续断各二分 远志 菖蒲 茯苓各三分
右五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至老不忘。
八味散治前证。
天冬六分 桂心 茯苓各一两 干地黄四分 五味子 菖蒲 远志 石苇各三分
右八味,治下筛,后食,或酒或水服方寸匕。三十日力倍,六十日气力强,志意足。
茯苓补心汤治心气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黄,烦闷,五心热,或独语不觉,咽喉痛,舌本强,冷涎出一作汗出,善忘,恐走不定,妇人崩中,面色赤。
茯苓四两 桂心 甘草各二两 紫石英 人参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 麦门冬三两 赤小豆二十四枚
右八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读书丸治健忘,能除百病,日记万言。
石菖蒲 菟丝子酒煮 远志 地骨皮 生地 五味子 川芎各一两
右为末,薄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临卧白汤下。一本有人参、枣仁、当归。
二丹丸治健忘,养神定志,和血安神,外华腠理。
天门冬 熟地黄 丹参各一两半 白茯神 麦门冬 甘草各一两 远志 人参各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半两研极细为衣,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煎愈风汤送下。一方有菖蒲五钱。
菖蒲益智丸治善忘恍惚,破积聚,止痛,安神定志,聪明耳目。
菖蒲炒 远志姜汁淹炒 牛膝酒浸 桔梗炒 人参各三两七钱半 白茯苓一两七钱半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桂心三钱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温酒或米汤送下。
健忘丸久服令人不忘,耳目聪明,身体轻健。
天门冬 远志 白茯苓 熟地黄各等分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日进二服。
大益智散治心志不宁,语言健忘。
熟地黄 人参 白茯苓 苁蓉酒浸,各二两 菟丝子酒浸 远志各七钱半 蛇牀子二钱半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米饮调下,日进二服。忌食猪肉。
不忘散
石菖蒲 白茯苓 茯神 人参各一两二钱半 远志一两七钱半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温酒调下。《千金》名定志丸,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蜜丸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三。
开心散治好忘。
石菖蒲一两 茯苓二两 远志 人参各二钱半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米饮调下。
苁蓉散久服至老不忘。
肉苁蓉酒浸 续断各二钱半 远志 石菖蒲 白茯苓各七钱半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下。春依方服,夏加地黄五分、黄芩三分、麦门冬四分。冷则去此,加干姜、桂心、蜀椒各三分。若不热不寒,亦不须增损,直尔服之。三剂以上,即觉庶事悉佳。慎酢蒜鱠陈臭大冷醉吐,自外百无所慎。稍加至三十丸,不得增,常以此为度。
人参养荣汤治脾胃俱虚,精神衰倦健忘。
白芍药一钱五分 人参 陈皮 黄芪蜜炙 桂心 当归 白术土炒 甘草炙,各一钱 熟地黄 五味炒 茯苓各八分远志肉五分
水二锺,姜三片,枣二枚,煎服。
导痰汤治痰涎壅盛,健忘。
半夏汤洗七次,四两 南星炮 橘红 赤茯苓 枳实麸炒,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每服四钱,水一盏,姜十片,煎八分,食后服。
开心不忘方补心虚,治健忘,令人耳目聪明,用戊子日服。
菖蒲 远志各一分
右捣为细末,服方寸匕。食后令人耳目聪明,从外见里,及千里外事;令人长生,去三百病毒,不能为害。
状元丸治健忘,开心通窍,定智宁神,多记。
石菖蒲去毛,一寸,九节者佳 地骨皮 白茯神 远志甘草水泡,各一两 人参三钱 巴戟天五钱
右为末,用白茯苓末二两,粘米二两,共打粉,外用石菖蒲三钱,打碎煎浓汤,去渣,煮糊为丸,每日食后、午时卧时服三十五丸。
又方治好忘。久服,聪明益智。
龙骨 虎骨 远志各等分
右三味,治下筛,食后服方寸匕,日二。
大归神丹治健忘,镇心安神。
龙齿 琥珀各半两 人参 当归 酸枣仁 茯苓 远志姜汁炒各一两 金银箔各二十片
右为细末,酒煮稀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日用麦冬汤下,夜以酸枣仁汤下。
巴戟天丸治健忘,服此令人聪明善记。
巴戟天半两 石菖蒲 地骨皮 远志制 白茯神各一两 人参三钱
右为末,粘米粉同白茯苓末一两作糊,以菖蒲汤调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白汤任下,日三。
丹参饮子治健忘。辛苦勤读之士,宜服此。
石菖蒲一钱 丹参 当归酒洗 白术炒 天冬 麦冬各一钱半 贝母 陈皮 知母 甘草各七分 黄连姜汁炒,五分 五味子九粒
右,水半盏,姜一片,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大补元煎治气血大坏,精神失守,怔忡等证。
人参少则用一二钱,多则一二两 山药炒 杜仲各二钱 熟地少则用二三钱,多则二三两 当归 枸杞各二三钱 山茱萸一钱,畏酸吞酸者去之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二)单方
惊悸善忘,心脏不安,上膈风热,化痰安神:白石英、朱砂各一两为散,每服半钱,食后,煎金银汤下。
健忘,久服聪明益智慧:用白龙骨、远志等分为末,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永类钤方》用生姜汤下。
治好忘,久服聪明:七月七日,取菖蒲,酒服三方寸匕,饮不至醉。
人心惛塞,多忘喜误:取商陆花阴干百日,捣末,日暮,水服方寸匕。卧思念所欲事,即于眼中自觉。
开心益智:人参末一两,链成獖猪肥肪十两,以淳酒和匀,每服一杯,日再服。服至百日,耳目聪明,骨髓充盈,肌肤润泽,日记千言,兼去风热痰病。
健忘:以远志、石菖蒲煎汤,常当茶吃。
又方:用益智、远志等分为末,食后酒调服。
益精神,强志意,聪明耳目:以鷄头实为粉,用粳米煮粥,空心食之,良。
治健忘,补中,益心志,聪明耳目:以远志泡去心皮为粉,先以粳米二合,煮粥候冷,入莲子粉搅匀,再煮二三沸食之。
治健忘,久服聪明益智,龙骨、远志等分为末,食后酒调方寸匕,目三服。兼治白浊。
又方:用吉祥草为末,酒调服方寸匕,补心不忘。书房中栽养,使人明目强记。人家堂屋中有之,辟忘。
最好白癜风医院贵州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