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46分钟上演生死时速,掌握这些

文章来源:一氧化碳中毒   发布时间:2018-5-19 19:53:44   点击数:
  

1月13号晚上8点多,一通特殊电话打破了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急救中心的宁静。来电人说话断断续续,始终说不清自已的情况,后来思维混乱、口齿不清。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经过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措施,坚持不间断与来电人进行沟通,询问、倾听、再询问、再倾听……值得欣慰的是,这通持续了46分钟的电话,最终挽救了两条人命。

1月13号晚上,大连普兰店急救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对方表示“两人都病了”,头晕且无法说清自己的具体位置。调度员蒋林平判断,对方可能煤气中毒。医院值班主任立即拨打请求协助,另一边蒋林平继续与其保持通话。最终通过电话里的敲门声,报警人被找到。

打急救电话的是外地来大连打工的崔大姐。当时,崔大姐和丈夫王大哥在租住的平房里发生煤气中毒,崔大姐在昏迷之前,拼尽全力打出了。

蒋林平第一时间就确定,对方应该是一氧化碳中毒了。她一边继续和崔大姐保持通话,一边通知急救中心值班主任。

急救中心值班主任拨打,向警方请求协助。民警赶到出事地点附近之后,只能挨家挨户敲门找。敲到第9家的时候,电话那边的蒋林平惊呼,她听到了敲门声:“主任,我听到有敲门声!我电话没挂!是是!就他家!翻墙,好,马上,翻墙翻墙!”

参与救援的大连市普兰店公安分局太平派出所民警郭文强说:“把这个门打开,当时男的倒地了,已经昏迷了,身体比较僵硬。女的在炕上躺着,手中拿着电话,但是也是有气无力了。急救中心人员和我们一起配合,把人扶上担架,抬到车上。”

听到电话那端已经展开急救的声音,蒋林平长舒了一口气,此时,这个通话已经保持了46分钟。如果没有蒋林平这46分钟不间断的呼喊和倾听,夫妻俩恐怕再也醒不过来了。现在,夫妻俩过了高压氧治疗,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

相关链接煤气中毒的症状

1.轻型

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2.中型 

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虚脱或昏迷等症状,皮肤和黏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3.重型   

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特别是在夜间睡眠中引起中毒,第二天才被发觉,此时多已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呈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有啰音,体温可能上升。极度危重者,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未死,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如痴呆、瘫痪,丧失工作、生活能力。

煤气中毒的治疗方法

1、迁移病人到空气畅通场所,但必须保持温暖,避免着冷,不可赤身露体。轻症患者离开有毒场所即可慢慢恢复。

2、供氧非常重要,因为吸入氧浓度越高,血内一氧化碳分离越多,排出越快。研究表明,血中一氧化碳减半时间,在室内需分钟,吸纯氧时需40分钟。故应用高压氧舱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将病人放入2~2.5个大气压的高压氧舱内,经30~60分钟,血内碳氧血红蛋白可降至0,并可不发生心脏损害。

3、中毒后36小时再用高压氧舱治疗,则收效不大。及早进高压氧舱,可以减少神经、精神后遗症和降低病死率。高压氧还可引起血管收缩,减轻组织水肿,对防治肺水肿有利。如有条件亦可用氧和二氧化碳混合物(氧约93%,二氧化碳约7%),二氧化碳为刺激呼吸的重要因素,故不论早晚期都宜在输氧时供给一些二氧化碳。一般没有供二氧化碳条件和高压氧舱处,对呼吸困难的病例,在应用人工呼吸和给氧的时候,可间断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此外,强心剂、呼吸兴奋剂、输液、输血、治疗休克、脑水肿及抗感染等均十分重要。人工冬眠降温疗法也有一定效果。

4、急性中毒后2~4小时,病人可呈现脑水肿,24~48小时达高峰,并可持续多日,故应及时应用脱水剂如甘露醇与高渗葡萄糖等交替静脉滴注,同时并用利尿剂及地塞米松。

煤气中毒的误区

误区1:只有烧煤时才会发生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CO)是一种窒息性毒气,它无色、无味,无刺激性,因此即使在空气中大量存在,也不容易被人们察觉。中毒后轻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者可丧失生命。

CO不仅仅在烧煤时产生,其他情况如烧炭(如取暖和吃燃炭的火锅)、使用燃气热水器、汽车发动机等燃油发动机的运转、煤气管道泄漏、工业上的冶炼及铸造以及采掘爆破等,都能在环境中产生一定浓度的CO。总之任何含碳物质的燃烧都可以产生CO。如果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一定浓度(0.%以上)的CO,就可以导致该环境内的人畜中毒。

误区2:燃烧的煤变红,就不产生一氧化碳了

这是使人丧命的最常见原因。不少人看到燃烧的煤球变红后就放心地敞开炉盖,或者把烧红了、不再冒烟的无烟囱煤炉搬到屋里,然后蒙头大睡,从而发生严重中毒。请记住,只要有含碳物质燃烧,就有CO产生,就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误区3:通风环境良好,不会煤气中毒

曾发生过一起群发CO中毒事件,现场情况令人震惊。一个约12平方米的房间里,有一个即将熄灭的无烟囱煤炉,屋内的4个小伙子,3人已经死亡,一人奄奄一息。虽然经过紧急抢救,这个小伙子终因不可逆的脑损伤而无法苏醒。

令人奇怪的是,这个房间的通风良好,其房间门上的近1米长的大窗户一直完全敞开。许多围观的群众都不明白,这么好的通风环境,怎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CO中毒呢?

道理很简单,缘于CO的亲和力。CO能强行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运送氧气的能力,发生窒息性中毒。由于CO与血红蛋白有强大的结合能力,其亲和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倍,因此血液中即使存在少许CO,也能与氧气竞争血红蛋白。而空气中只要有CO,就有可能被吸入体内。也就是说,即使环境通风良好,但如果CO的产生量多于它的排出量,仍然可以被患者吸入体内导致中毒,甚至发生死亡。

这4个小伙子就是误以为有良好通风,而忘乎所以地把无烟囱的煤炉放到室内,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希望我们引以为戒,不要以为安装了风斗,不要以为房间四处漏风就可以万事无忧,要考虑CO的产生量。

误区4:烧开水可以防煤气中毒

民间流传的防止煤气中毒的方法有烧开水、在炉子上摆放水果皮等,这些都是无效的。最有效的煤气中毒的预防方法是,减少环境中的CO来源及加速CO的排出,这样才能把空气中的CO浓度降至安全水平。

煤气中毒急救措施

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须迅速按下列程序时行救助:

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开放煤气自杀的情况,室内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

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并能迅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

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背出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及顺畅。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医院抢救。

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

必须注意,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这种人工医院高压氧仓的治疗。因而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医院,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绝不可停止,以保证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

转载自:安全与防灾

赞赏

长按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白癜风新春惠民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blm.com/tjyy/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