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率逐步增高。如何做好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处置,加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识别、诊断,提高医务人员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能力成为医疗机构当前的重点工作。
近日,医院在门诊六楼大会议室召开“一氧化碳中毒防治”知识讲座,内科、ICU、急诊科及高压氧等相关科室共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由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刘琳进行授课,刘主任就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针对大家现场提出的各类急救问题进行互动,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此次培训重点提高我院关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防范意识和医疗救护水平,加大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力度,对一氧化碳预防救治起到重要作用。
一氧化碳小知识:
一氧化碳(即CO)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气体比重0.。空气中CO浓度达到12.5%时,有爆炸的危险。在日常生活中,每日吸烟一包,可使血液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升至5%~6%。在吸烟环境中生活8h,相当于吸5支香烟。煤炉产生的气体中CO含量可高达6%~30%。室内门窗紧闭,火炉无烟囱,或烟囱堵塞、漏气、倒风以及在通风不良的浴室内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都可发生CO中毒。失火现场空气中CO浓度可高达10%、也可发生中毒。
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其严重程度与HbCO的饱和度呈比例关系。轻者有头痛、无力、眩晕、劳动时呼吸困难,HbCO饱和度达10%~20%。症状加重,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可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HbCO饱和度达30%~40%。重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HbCO饱和度50%。患者多有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
供稿:康卫阳
编辑:李文韬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