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北方来暖气的时候,南方人你冷吗

文章来源:一氧化碳中毒   发布时间:2016-11-23 9:55:29   点击数:
  

每到冬天,当北方在暖气里安然舒适的时候,南方的伙伴们要在没有暖气的房子里捱过整个冬天。有些北方人认为:『南方人很抗冻啦』,但南方人肯定会反驳说:『你来试试?』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南方没暖气呢?

南方住宅舒适度的硬伤

很多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第一次看到南方解放后建成的老建筑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豆腐渣工程”的感觉——墙体薄,窗户漏风,装备太差。南方建筑密封性差需要从古代冬季取暖设施的硬伤探讨。以江浙一带为例,古代家用器皿中一定少不了这个——

一个比一个体积大

火盆由火塘演变而来,大小不等,大些的火盆在冬季取暖期会装上满满一盆炭,点燃之后很久都不熄灭,持续为房间供暖。

火盆在(南方)汉族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婚嫁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甚至影响到了北方盘炕地区的婚俗……

与北方的盘炕可以将火源和烟道建在室外不同,火盆只能放置于室内,因此一氧化碳中毒便是取暖的副产品。所以南方传统建筑非常讲究通风,以降低冬季中毒的风险。虽然密闭性差影响到了居住的舒适度,但即便是夏热冬冷地区,冬季温度也不至于低到零下十几二十度,于是通风的传统就留到了今天,很多老建筑即使在台风天里“也很通风”。

集中供暖和保温层厚度规范,全凭一刀切

南方没暖气的肇始

外墙没有保温层这件事情,与秦岭—淮河“一刀切”政策有关。年,中国地学会(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角度,提出将秦岭—淮河作为中国南北的分界线。20世纪50年代,“能源奇缺”背景下,周恩来提出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这就是中国“南北供暖线”的来源。

从前几年南方冬天大范围低温开始,人们渐渐意识到南方冬季也有供暖的需要,部分小区也采用了分户供暖(主要是地暖方式)的措施,但人们的反应相对冷淡,很多人觉得“空气干”、“释放甲醛”、“收费过高”,皆是舒适度差,性价比亦不高的表现。

地暖管道铺设

没有集中供暖,那么南方建筑的保温层就会适度增厚?并没有。相对于北方来说,南方建筑保温层的厚度要薄很多,往往只有3~5cm,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于是在供暖也缺乏,墙体保温亦得不到重视的南方,居民就承担了为国家表现“战斗民族的气质”的责任,空调成为了冬夏必备之物——但,这也十分消耗能量。(此处欢迎南方同学吐槽)

北京的厚度大约7cm~10cm,不知道现在改了没。东北的还要厚,墙整体厚度能到半米。(这是模型)

在江南地区采用东北等级的保温系统是浪费钱吗?

实际上,保温系统不仅仅是保温,还有控温、恒温的作用。不用空调,夏天保证室内在26度左右,冬季在20度上下,台风天里屋里没有什么声响,也并非什么困难的事情。另外,避免冷桥现象,房屋保温是最重要的。房屋建造时是否偷工料,保温材料质量的高低,都直接影响效果,而讽刺的是,房屋保持通风却并不能解决冷桥现象。

所以,南方并不是冬天不冷不需要暖气,而是计划经济一刀切,传统思想对通风的强调导致墙体结构脆弱。

怎么办?

一种由德国兴起的“被动式节能”、“被动式住宅(Passivhous)”的理念逐渐在中国推广开来。被动式建筑节能指的是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实现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

对被动式节能抱有不信任态度的人往往持有这几种观点——材料成本高、建设成本高、泡沫塑料保温层防火性能差、施工管理困难,甚至有“开窗肯定小”、“德国被动式住宅都是单体别墅”这样的低级误会。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事实上德国目前所有新建建筑均采取了被动式节能的方式,而中国也在实践和推广中,并期望至年有30%的新建筑实现被动式节能。

此处,你想说?

作者:南蔻“城规狗,媒体人,旅游界中的恐怖分子。”喜欢文章的,快快长按识别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blm.com/zdwh/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