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横县的气温有所下降,翻开旅游君的朋友圈,一滑下来,都是有关降温的信息,很多朋友直呼,这哪里是降温啊,简直就是速冻!迟来的冬天终于还是来了。每到冬天,当北方在暖气里安然舒适的时候,南方的伙伴们要在没有暖气的房子里捱过整个冬天。有些北方人认为:“南方人很抗冻啦”,但南方人肯定会反驳说:“你来试试?”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南方没暖气呢?今天就给您普及一下!
1南方住宅舒适度的硬伤很多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第一次看到南方解放后建成的老建筑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豆腐渣工程”的感觉——墙体薄,窗户漏风,装备太差。南方建筑密封性差需要从古代冬季取暖设施的硬伤探讨。以江浙一带为例,古代家用器皿中一定少不了这个——
一个比一个体积大
火盆由火塘演变而来,大小不等,大些的火盆在冬季取暖期会装上满满一盆炭,点燃之后很久都不熄灭,持续为房间供暖。
火盆在(南方)汉族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婚嫁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甚至影响到了北方盘炕地区的婚俗……
与北方的盘炕可以将火源和烟道建在室外不同,火盆只能放置于室内,因此一氧化碳中毒便是取暖的副产品。所以南方传统建筑非常讲究通风,以降低冬季中毒的风险。虽然密闭性差影响到了居住的舒适度,但即便是夏热冬冷地区,冬季温度也不至于低到零下十几二十度,于是通风的传统就留到了今天,很多老建筑即使在台风天里“也很通风”。
集中供暖和保温层厚度规范,全凭一刀切
2南方没暖气的肇始外墙没有保温层这件事情,与秦岭—淮河“一刀切”政策有关。年,中国地学会(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角度,提出将秦岭—淮河作为中国南北的分界线。20世纪50年代,“能源奇缺”背景下,周恩来提出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这就是中国“南北供暖线”的来源。
从前几年南方冬天大范围低温开始,人们渐渐意识到南方冬季也有供暖的需要,部分小区也采用了分户供暖(主要是地暖方式)的措施,但人们的反应相对冷淡,很多人觉得“空气干”、“释放甲醛”、“收费过高”,皆是舒适度差,性价比亦不高的表现。
地暖管道铺设
没有集中供暖,那么南方建筑的保温层就会适度增厚?并没有。相对于北方来说,南方建筑保温层的厚度要薄很多,往往只有3~5cm,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于是在供暖也缺乏,墙体保温亦得不到重视的南方,居民就承担了为国家表现“战斗民族的气质”的责任,空调成为了冬夏必备之物——但,这也十分消耗能量。(此处欢迎南方同学吐槽)
北京的厚度大约7cm~10cm,不知道现在改了没。东北的还要厚,墙整体厚度能到半米。(这是模型)
3在江南地区采用东北等级的保温系统是浪费钱吗?实际上,保温系统不仅仅是保温,还有控温、恒温的作用。不用空调,夏天保证室内在26度左右,冬季在20度上下,台风天里屋里没有什么声响,也并非什么困难的事情。另外,避免冷桥现象,房屋保温是最重要的。房屋建造时是否偷工料,保温材料质量的高低,都直接影响效果,而讽刺的是,房屋保持通风却并不能解决冷桥现象。
所以,南方并不是冬天不冷不需要暖气,而是计划经济一刀切,传统思想对通风的强调导致墙体结构脆弱。
(本文来源于网络)
白癜风的治疗偏方北京哪家医院专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