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一氧化碳中毒 >> 中毒危害>> >> 简述听力障碍

简述听力障碍

文章来源:一氧化碳中毒   发布时间:2016-12-16 2:06:59   点击数:
  

听力障碍(dysaudia)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习惯称为耳聋(deafness)。只有听力严重减退才称之为聋,其表现为患者双耳均不能听到任何言语。而听力损失未达到此严重程度者,则称为听力减退(hearingloss)

病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母亲孕期、儿童出生时或出生后收到的各种病毒或细菌感染、耳毒性药物、头部外伤和放射线等致聋

3、药物和化学物

药物致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是我国听障儿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化学制剂:一些工业化制剂如铅、汞等损伤听觉器官,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血红蛋白携氧障碍,神经缺氧会累及听觉系统。

4、噪声性耳聋

成人居多,儿童少见。

5、外伤

检查

听力检查是现代新生儿必检项目。听力检查目的是了解听力损失程度、性质及部位。

1、常见客观检查方法

听性脑干诱发反应、多频稳态反应、声导抗测试、耳声发射、耳蜗点图等

2、主观检查方法

耳语检查、听力计检查、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测试等

诊断

1、按听力损失程度分级

(上图右侧听力损失为国际标准)

我国根据Hz、Hz、Hz和Hz的平均听力损失将听损程度分级如下:

41~60dBHL四级;

61~80dBHL三级;

81~90dBHL二级;

≧91dBHL一级。

2、按耳聋的部位分

(1)传导性耳聋

病变局限于外耳和中耳,并影响导音功能者,均为传导性耳聋。

如外耳和中耳的发育畸形、外耳道阻塞性疾病、中耳炎性或非炎性疾病、耳硬化等,都可引起传导性听力损失。

(2)感音性耳聋

直接影响到末梢感受器、听神经传导途径和听中枢的各种病变,都可以造成感音性耳聋。

(3)混合型耳聋

中耳和内耳病变同时存在,影响声波传导与感受所造成的听力障碍称为混合性耳聋。

3、按时间分

(1)先天性耳聋

包括外遗传性耳聋、耳道先天性闭锁、中耳或内耳畸形、妊娠期及围产期所致的各种耳聋。

(2)后天性耳聋

包括外耳和中耳各种传导性聋,如外耳道后天性闭锁、化脓性中耳炎、外耳及中耳肿瘤、各种外伤及耳硬化症等;

在感音神经性聋中,包括各种传染病所致的各种感音聋、药物中毒性聋、迷路炎、听神经瘤、听神经病、以及精神因素所致的功能性聋等。

治疗

1.传导性耳聋

(1)保守治疗:针对各种炎症所致的传导性耳聋,以抗菌素为主,可以通过静脉点滴或局部滴药,使炎症消退,也可应用激素和抗组织胺药物,减少渗出,使听力尽快恢复。

(2)手术治疗:传导性耳聋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外、中耳畸形、各种压迫咽鼓管疾病、耳外伤均可通过不同的手术方法使听力恢复。外中耳畸形患儿也可考虑骨导助听器或振动声桥和骨锚式助听器。

2.感音神经性耳聋

(1)药物治疗

(2)助听器:听力损失程度≤80dB的患儿建议选配助听器,并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3)人工耳蜗是目前帮助重度及极重度聋人获得听力,获得或保持言语功能的良好工具。听力损失程度80dB的患儿建议人工耳蜗植入,并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3.混合性耳聋

先行中耳治疗,若效果不佳,可考虑选配助听器,并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预防

1.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

母亲孕期、儿童出生时或出生后因合理用药,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2.及早治疗可能引起耳聋的病因

(1)全身疾病的治疗对于可能引起耳聋的全身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要控制,合理用药,避免累及听功能。

(2)局部疾病的治疗对于引起耳聋的常见耳部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耳硬化症以及突发性耳聋要积极治疗,避免引起听力障碍。

3.做好相对噪音的防护

避免长时间处在噪音环境中,长期持续佩戴耳机等。对于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群要注意职业防护和定期复查检测个体听力。

干预

听力障碍对人们的生活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婴幼儿和儿童,如果在这阶段有听力损失则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同时也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如能及时发现,尽早诊断、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例如佩戴助听设备),得到科学的康复训练,有听力损失的儿童的各方面发展就会接近健听儿童,康复的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引起听力损失的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可以咨询当地听力语言康复机构。

推荐机构

在珠海,有两家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机构推荐给你:

珠海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

琪琪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

欢迎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终于治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wblm.com/zdwh/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