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
临考前一天,我整天举着双手,
对着十个手指一一默诵着,
总算是记住了所有的左和右。
但我光顾了记题上的左右,
把真正的左右都忘了,
以后总也想不起来。”
又是高考季,辛苦了十多年的小猴子们就快解放了。趁此机会,谈谈大师们的高考。
高考经历
-王小波-
年我去考大学。在此之前,我只上过一年中学,还是十二年前上的,中学的功课或者没有学,或者全忘光。家里人劝我说:你毫无基础,最好还是考文科,免得考不上。但我就是不听,去考了理科,结果考上了。家里人还说,你记忆力好,考文科比较有把握。我的记忆力不错,一本很厚的书看过之后,里面每个细节都能记得,但是书里的人名地名年代等等,差不多全都记不得。
我对事情实际的一面比较感兴趣:如果你说的是种状态,我马上就能明白是怎样一种情形;如果你说的是种过程,我也马上能理解照你说的,前因如何,后果则会如何。不但能理解,而且能记住。因此,数理化对我来说,还是相对好懂的。最要命的是这类问题:一件事,它有什么样的名分,应该怎样把它纳入名义的体系——或者说,对它该用什么样的提法。众所周知,提法总是要背的。我怕的就是这个。文科的鼻祖孔老夫子说,必也正名乎。我也知道正名重要。但我老觉得把一件事搞懂更重要——我就怕名也正了,言也顺了,事也成了,最后成的是什么事情倒不大明白。我层次很低,也就配去学学理科。
王小波和哥哥王小平
当然,理科也要考一门需要背的课程,这门课几乎要了我的命。我记得当年准备了一道题,叫做十次路线斗争,它完全是我的噩梦。每次斗争都有正确的一方和错误的一方,正确的一方不难回答,错误的一方的代表人物是谁就需要记了。你去问一个基督徒:谁是你的救主?他马上就能答上来:他是我主耶稣啊!我的情况也是这样,这说明我是个好人。若问:请答出著名的十大魔鬼是谁?基督徒未必都能答上来——好人记魔鬼的名字干什么。我也记不得错误路线代表人物的名字,这是因为我不想犯路线错误。但我既然想上大学,就得把这些名字记住。“十次路线斗争”比这里解释的还要难些,因为每次斗争都分别是反左或反右,需要一一记清,弄得我头大如斗。坦白说,临考前一天,我整天举着双手,对着十个手指一一默诵着,总算是记住了所有的左和右。但我光顾了记题上的左右,把真正的左右都忘了,以后总也想不起来。后来在美国开车,我老婆在旁边说:往右拐,或者往左拐;我马上就想到了陈独秀或者王明,弯却拐不过来,把车开到了马路牙子上,把保险杠撞坏。后来改为揪耳朵,情况才有好转,保险杠也不坏了——可恨的是,这道题还没考。一门课就把我考成了这样,假如门门都是这样,肯定能把我考得连自己是谁都忘掉。现在回想起来,幸亏我没去考文科——幸亏我还有点自知之明。如果考了的话,要么考不上,要么被考傻掉。
我当年的“考友”里,有志文科的背功都相当了得。有位仁兄准备功课时是这样的:寒冬腊月,他穿着件小棉袄,笼着手在外面溜达,弓着个腰,嘴里念念叨叨,看上去像个跳大神的老太婆。你从旁边经过时,叫住他说:来,考你一考。他才把手从袖子里掏出来,袖子里还有高考复习材料,他把这东西递给你。不管你问哪道题,他先告诉你答案在第几页,第几自然段,然后就像炒豆一样背起来,在句尾断下来,告诉你这里是逗号还是句号。当然,他背得一个字都不错,连标点都不会错。这位仁兄最后以优越的成绩考进了一所著名文科大学——对这种背功,我是真心羡慕的。至于我自己,一背东西就困,那感觉和煤气中毒以后差不多。跑到外面去挨冻倒是不困,清水鼻涕却要像开匣一样往下流,看起来甚不雅。我觉得去啃几道数学题倒会好过些。
说到数学,这可是我最没有把握的一门课,因为没有学过。其实哪门功课我都没学过,全靠自己瞎琢磨。物理化学还好琢磨,数学可是不能乱猜的。我觉得自己的数学肯定要砸,谁知最后居然还及了格。听说那一年发生了一件怪事:京郊某中学毕业班的学生,数学有人教的,考试成绩通通是零蛋,连个0.5分的都没有。把卷子调出来一看,都答得满满的,不是白卷。学生说,这门课听不大懂,老师让他们死记硬背来的。不管怎么说,也不该都是零分。别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说:这班学生的背功真了不得。不是吹牛,要是我在那个班,数学肯定得不了零分——老师让我背的东西,我肯定记不住。既然记不住,一分两分总能得到。
王小波
王小波后来数学学得很好,还做过中国人民大学的会计系讲师。更厉害的是,他在上个世纪,就会给电脑编程。下面是一些数学学得不好的。
△
-季羡林-
季羡林生前桃李满天下,其中有一学生,名唤钱文忠。钱先生有一爱好:凡不懂的都想问问为什么。一天,他和季老师聊天:“您当年高考时数学考了多少?”季老师谦虚的一语带过:“很低的,”不予正面回答。钱先生呢,好奇心很强。他去查了清华大学档案,发现:季羡林,数学成绩4分,高考第一志愿:清华大学数学系。
△
-钱锺书-
数学成绩比季老稍好的是作家钱锺书。年夏,他报考清华,数学考了15分。按照清华当时的规定,只要有一门课不及格,就不予录取。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特准钱锺书入学,因为钱氏的国文、英语皆是满分。
△
-罗家伦-
这位罗家伦自己的数学成绩更低。
年,他参加北大的入学考试,数学直接考了个0分。这样的成绩,原本应该和范进握手。幸好胡适慧眼识珠:“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学生。”最终,胡适说服校长蔡元培,破格录取罗家伦。
罗家伦后来不负众望,11年后成为清华校长。后来的“五四运动”,也是由他命名。
△
-吴晗-
同样数学考0分的是历史学家吴晗,区别在于,吴晗考了两次0分。
年,吴晗报考北大,国文、英文满分,数学0分,落榜。不甘心的他又转考清华,国文、英文又考了满分,数学依然0分,破格录取。
△
-臧克家-
与吴晗同届考大学的是诗人臧克家。
国立青岛大学招生考试,主考闻一多出了两个作文题:一,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二,杂感。两题任选一道。臧克家两道题都做了,他的杂感只写了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现在看来,很像心灵鸡汤)。”闻一多给杂感打了98分,决定录取。经考证,臧诗人那年的数学成绩,0分。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