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注定会让每一个中国人都铭记一生。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一位跨世纪的耄耋老人,始终牵引着我们的目光;他的每一次发言,都像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不再焦虑和恐慌。
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以国之名,致敬英雄“,这是国家荣誉的最高褒奖。
在采访中,说到武汉疫情的时候,他的眼里泛起了泪花。他哽咽着说了一句话,一度占据微博热搜榜第一。
“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中国人,什么都压不倒!”,这句话深深感染并鼓舞着我们。
他就是被誉为国家脊梁,被媒体赞为“国士无双”,被百姓视为“一面旗帜”的——钟南山。
面对疫情,他敢于挺身而出,敢于讲真话,敢于探索真相,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世上,索要真相的人多,看见真相的人也不少。但是,能面对真相的人,寡。
如何面对真相,钟南山最有发言权。
以至于现在每次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老百姓都想听听“钟南山怎么说”。在大家眼里,他就是“真相”的代名词。
可以说,他最知道,要成长为一个敢于面对真相的人,要经过哪些沟坎。
“求真”这粒种子,从小就埋在了心里
年,七七事变的前一年,钟南山出生在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当时,父亲医院著名的儿科医生,母亲廖月琴则刚从协和医学院高级护校毕业不久。
虽时局动荡,但钟氏夫妇喜得麟儿,内心依然十分激动。
一向不苟言笑的钟世藩,很快就给儿子起好了一个非常有气势的名字:南山。
然而,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次年,七七事变爆发,南京沦陷。
右下:父亲钟世藩左下:母亲廖月琴
父亲钟医院院长兼儿科主任,后又相继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是广东省政协第四届委员;
母亲廖月琴从协和毕业后,又赴美进修,回国后,担任医院副院长,成为医院的创始人之一。
钟家也被炸成一片废墟,家中片瓦无存,小南山从废墟里被捞出来时,脸色已灰。好在命大,大难未死。
随后,医院转移至贵阳。
逃过一劫的小南山,在这里逐渐长成一个顽皮的少年,人生行至开蒙之时。
上了小学的小南山非常淘气,每天都不好好做功课,还经常逃学溜出去玩。
钟世藩有心辅导幼子,每晚都会在格外忙碌的工作之余,抽出一定时间辅导小南山。
可调皮的小南山哪里能安静下来?不到几分钟就借口尿尿离开了。
钟世藩看在眼里,也并没有怎么苛责过小南山,大概觉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吧。
直到有一天,小南山做了一件事,钟世藩终于大发雷霆。
那时,学校每个月都会让学生交一些钱作为饭费。小南山并没有把家里给的钱交到学校,而是自己拿着买了零食吃。
等到学期末,母亲要去学校问问他在校的表现时,他才不得不向母亲承认了错误。
那一晚,钟世藩并没有棍棒教育,却厉声甩给小南山一句:你自己再想一想,为什么撒谎?
小南山彻夜未眠,那时他就深深地明白:
别的可以打哈哈,但一旦涉及到“说谎做假”的事,爸爸的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
说出口的话,一定要有事实根据
如果说,童年时代“知道真相,拒绝欺瞒”,是钟世藩给小南山上的第一堂课。
那么,“不允许毫无事实根据定义真相”,则是钟南山成年后,父亲给他上的最深的一堂课。
纪录片《钟南山·医者仁心》钟世藩的扮演者
年,成年的钟南山,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考取了北京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
没过几年,便迎来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的热潮。钟南山也来来回回不断被派往农村锻炼,很少有机会回家。
年,好久没回家的他回到家中,和父亲聊起近况。
他跟父亲说,自己跟随下农村的医疗队看了一个尿血的病人,他和队友判断病人得的是结核,并且用了药,减轻了病人尿血的情况。
本以为父亲会夸奖自己,没想到父亲反问:“做病原学检测了吗?”
南山回答:“没有,但是我们医疗队一致判断是肾结核,并且病人吃了开的药也好转了。”
钟世藩说:“那又怎样?医生说话要有事实根据,治病要经过严格的科学分析。”
当时的钟南山,还是不服气的,不明白为什么明明病人的症状已经很明显了,还非要做什么检测。
但是,到了年,35岁的钟南山几经周折医院,正式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后,一个“血”的教训,终于让父亲的话深深印在了他心里。
初上任的钟南山,接诊了一个老结核病人,看到他嘴角还有黑血,就判断他肯定是结核病又犯了,做了一般处理,就送去结核病房了。
独自顺利完成任务的他很是高兴,没想到第二天就被上级训话,让他赶紧把病人接回来。
原来,那个病人根本不是什么结核病犯了,而是一根鱼刺扎在了肚子里一根小动脉上。
病人是在呕血,不是在咳血!由于他的误诊,病人血压一度接近于零,幸亏后来补救的手术及时,才把病人从鬼门关拉回来。
这次的“历险记”,结结实实让钟南山长了记性,以后说出口的话一定要有事实依据。
尤其是作为一名医生,更应该如此,否则代价可能就是鲜活的人命!
事实根据从哪来?
其实,那次对病人咳血的误诊,不仅仅是因为钟南山浮躁,没有把父亲的话听进心里。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医学知识不扎实。
虽然当年他考上了当时全国排名领先的北京医学院,但是入学后不久,他就参加了校体育队,经常参加训练,功课难免会耽误。
尤其到了大三,他更是由于体育成绩出色,被抽调到北京市体育集训队训练了半年。
所以他的大学生涯并不完整,好多临床上的东西都没学到。
那次误诊,也狠狠把“混”日子的钟南山抽醒了。
他开始领悟到了关于真相的另一重道理:
事实真相有时就摆在眼前,但是如果你的知识储备不够,依然无法抵达。
从那以后开始踏下心来,跟着科室的大夫学习,仔细观察他们每次如何行医问诊......对待病人也格外认真起来,每次都给病人做详细的病程记录。
下班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学习,做笔记。
从那以后,天资聪颖的钟南山,在35岁时,终于迈上“大器晚成”之旅。
面对真相,初心是根
后来,钟南山找到了自己的专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方向。凭借着努力钻研,他在医学界逐渐声名鹊起。
他发现,当自己的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后,能抵达的真相越来越多。
比如,他去英国爱丁堡皇家学院进修时,师从弗利兰教授——一个权威的呼吸科专家。
当时弗利兰教授有一篇论文,是关于一氧化碳对人体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的影响研究。
钟南山看到之后,觉得论文不严谨,弗利兰教授得出的结论只是在小白鼠身上实验过,并没有进行过真正的人体实验。
他决定,在自己的身上亲自实验一番。
但是,那就意味着要在体内注入相当剂量的一氧化碳,相当于短时间内连续吸50至60支香烟,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
钟南山和当时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医学院开展实验的同学
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当一氧化碳注射浓度达到22%时,才让同学停下来,那时他已经眩晕。
之后,在床上连躺了3天才缓过来。不过,经过他的实验,证明弗利兰的教授的结论确实有一半是错的。
钟南山慢慢体会到,发现真相其实没那么难,只要肯下苦功探索。
然而,在之后漫长的行医生涯中,钟南山认识到:更艰巨的挑战,是当真相被诸多利益缠绕在一起时,如何面对。
相信这也是生活中很多人面临的共同考验。
作为一个医者,钟南山找到了自己拨云见雾的窍门,那就是回到初心。
他时常告诫自己:我看的不是病,是病人。
所以当挑战来临时,他也偶有挣扎,但最后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比如,在年非典疫情爆发局势还不明朗时,一个科学家解剖一个死去的非典病人的尸体时,发现了病毒衣原体,就宣布找到了非典疫情的源头,只需抗生素就可治疗。
当时,人心惶惶,需要安定。
医院都采纳了这位科学家的意见,其中包括权威部门CDC。
并且,准备在京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告诉大家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当时,钟南山也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记者会。
根据他在广州呼研所的一线战斗经验来看,那位科学家的结论完全可能与事实真相南辕北辙,如果按照他的治疗方法很可能使更多病人丧命。
但是,如果他说出事实真相,很有可能就是在挑战权威。
当他想到千千万万的患者,尽管煎熬,他还是选择了澄清。所以有了后来他最著名的那番言论:
疫情根本没有得到控制。疫情源头还没找到叫什么控制?
再比如,后来当他带领的团队研究出治疗慢阻肺疾病的药,然而要价只有当时其他药药价的六分之一时,就有医药商找到了他。
医药商劝钟南山不要扰乱市场,医院也需要盈利才能维持下去,应该适应现在市场形式提高药价,他同样拒绝了。
因为,他始终牢记着自己行医的初心。牢记着父亲的教诲:
做医生,要拿事实说话,不要随大流。
当足以定义“真相”后,如何面对真相?
到了今天,钟南山已然成了医学界的权威。很多人把他的诊断书都当成了金科玉律。
但是,当记者问到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时,他说是学习。
因为,他至今为止也会犯错,也有疑难吃不准的病例。
甚至,有好多慕名前来的患者都不是呼吸疾病。所以,他现在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其他科的专家一起查房、看门诊。
与其他专家一起查房,一是对患者可以诊断的更全面,二来遇到疑难吃不准的病例,可以请教其他科的医生,这样更有助于将自己成为一个全科医生。
每天抽出时间看门诊,是因为可以接触到更多“新鲜”的疾病,让他挑战一下,研究一下。
这就是钟南山对真相的敬畏。
并且,他还对自己的后代们说:
你们要记住钟家的优良传统:第一,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第二,办事要严谨,要实在。不要认为权威的话就是对的,一定要相信自己所看见的事实。
后记:
有人问,你和父母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钟南山如此说道:
我既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也看到不光明的一面,但是我毕竟看到光明的了。尽管父母那个时候中国颠倒黑白,动荡不安,但也并非一无是处。现在更是如此,国家在不断地进步。虽然很多东西不如想象得那么好,但是国家毕竟正在往高处走,在不断地改进。所以我说,我比较能够适应社会,同时,我也不会丧失原则。是的,这也是我想告诉大宝和所有孩子关于真相的事:
1、真相有时候虽然灰暗,但美好的东西依然在。
2、知道真相时,不隐瞒;
3、学会求知真相的本领;
4、不要急着去索要真相,想想自己能为面对真相承担些什么。
当眼前迷茫,不知方向时,回归初心,问问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参考资料:
《钟南山传》叶依著,人民出版社
《钟南山:医者仁心》
《不老人生:钟南山》:
《大家:敢医敢言钟南山》
川妈说说
今天是教师节,还要特意说说钟南山院士的另一个重要身份:老师。
从年,担任原北京医学院放射医学教研组助教以来,他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在他的推动下,广州医科大学先后在年、年分别创办了南山班、南山学院。不管多忙,他也会排除万难为南山班亲自授课。就在今年9月4日,钟南山院士被评选为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所以,今天一定要跟他说句:钟教授,教师节快乐!您辛苦啦!祝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当然,也要顺便祝自己节日快乐。很庆幸,当初的梦想是做老师,很幸运,今天,梦想成真。
推荐阅读
从40分的差生,逆袭成中国离诺奖最近的人,他还是两个孩子的好爸爸想让孩子爱上科学、学会坚持、追寻梦想,给他讲讲南老和天眼的故事吧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原来如此炼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