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气中毒
(一)煤气中毒的等级
煤气中毒又称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之所以危及生命健康,是因为煤气能够阻碍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传送氧气,从而导致呼吸衰竭。煤气或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如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或正在燃烧的煤炭等,如果灶具或煤气管道泄露,加之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即可能发生煤气中毒。
根据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和中毒时间的长短,煤气中毒一般可分为三个等级:
1.轻度煤气中毒。轻度煤气中毒的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昏、眩晕、恶心、呕吐、软弱无力等,但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并立即离开中毒环境后,症状可迅速消失,一般也不会留有后遗症。
2.中度煤气中毒。在上述轻度中毒症状的基础上,可能加重为虚脱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呈现出煤气中毒所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果抢救及时,可迅速恢复清醒意识,并在数日内康复,一般也不会留有后遗症。
3.重度煤气中毒。伤者往往处于深度昏迷状态,身体各种反射能力消失,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四肢发凉,呼吸急促,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即使脱离生命危险,也可能留有记忆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二)对煤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民警抵达可能发生煤气中毒的现场后,必须迅速采取以下措施,不可犹豫不决,贻误战机。
1.向指挥中心报告煤气中毒的准确地点和中毒人数,请求医疗救护。
2.打开门窗通风,将伤者移动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气道畅通。
3.根据需要,实施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
4.查找煤气泄漏的原因,排除隐患,或通知有关专业部门到场处置。
5.向医疗急救人员提供有关信息。
二、上吊
(一)上吊致死原因
上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自杀方式,死亡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靠自身身体的重力导致颈部绳索或其他物体压迫颈动脉使大脑缺血缺氧。
2.靠自身重力和颈部绳索阻力直接折断脊椎而损伤中枢神经。
3.靠自身重力和颈部绳索阻力刺激颈动脉窦引起反射性心脏骤停。
(二)对上吊者的急救措施
上吊之后,往往可在短短几分钟内导致死亡,除了根据现场证据证明上吊者已经死亡多时之外,现场警员应对上吊者实施以下急救措施,不失时机地尽量挽救生命。
1.如果上吊者身体依然悬挂在空中或其颈部依然受到压迫,应当迅速解除扼缢状态,如将其身体托起、割断绳索、松开绳扣等。在不影响抢救伤者的前提下,尽量保护现场物证,如完整的绳套以及四周的物体。
2.呼叫指挥中心,请求急救支援,明确报告事发地点和伤员状况。
3.疏通气道,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直到伤者恢复呼吸和脉搏或医疗救援人员抵达现场并接手抢救工作。
4.尽早将冰袋放置于伤者头部或枕部,以保护脑组织,降低氧气损耗,以利于后期恢复。
5.保护现场,锁定证人,稳定伤者家属情绪,如实向现场勘查人员和急救人员提供相关信息。
三、溺水
(一)溺水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1.水、水藻类或泥沙进入口鼻、气道,进而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2.由于惊慌、恐惧、寒冷等因素,导致喉头痉挛而引起窒息。
3.大量水分进入血液而使血液稀释,出现溶血、血钾升高导致心跳停止。
4.海水淹溺导致血渗透压升高,造成严重肺气肿,导致心力衰竭。
(二)对溺水者的急救措施
溺水死亡的过程仅有短短几分钟,必须立即采取以下救护措施:
1.水性不好的警员不要贸然下水救人,以免既舍己又救不了人。可迅速报告指挥中心请求专业救护支援,同时组织现场有救溺能力的志愿者下水救人,或利用绳索、竹竿等简易物品进行救助。
2.下水救护时,尽量脱去外衣和鞋袜,如果不了解水下情况,不要贸然跳水。从后面接近溺水者,用仰泳或侧泳将其拖带上岸,拖带过程中始终保持溺水者口鼻露出水面。
3.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其口鼻中的异物,保持气道畅通。呼吸停止的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的立即实施心肺复苏,直到溺水者恢复呼吸和脉搏或坚持到医疗救援人员到场并接手救援工作。
4.传统的抢救方法都强调将溺水者头朝下“控水”,实际上,溺水者并非因为喝了大量的水而窒息,而是因为气道内呛入少量的水而导致昏迷或窒息,因此,迫使溺水者吐水并无实质意义,因为进入肺部的水难以控出,而进入胃里的水却与窒息无关。迫使其吐水反而增加了水再次呛入呼吸道的机会,并且因为“控水”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耽误了实质性救助(如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的实施。
5.注意为溺水者保温。
四、癫痫
(一)导致
癫痫的主要原因:
癫痫是一种因大脑功能紊乱而导致的突发性肌肉群收缩,往往在发病时产生不由自主的暴力行为。
导致癫痫的原因主要有:缺氧、内分泌失调、高烧、中毒、脑瘤、孕期毒血症、感染以及酒精等。
(二)对癫痫患者的救护方法
尽管癫痫本身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患者不由自主的暴力行为却可能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而且,癫痫发作时还可能造成短暂呼吸停止。现场警员可采取以下救护方法:
1.注意保护癫痫患者的安全和个人隐私,尽量疏散围观人群。患者发病后往往表观为极度疲倦并昏昏入睡。
2.患者发病期间,不要往患者口中放任何物品,实践中多次发生往患者口中填塞物品而导致患者咬断牙齿的事件。
3.注意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如发现患者口唇发紫等缺氧现象,则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其气道畅通,吸出呼吸道内的液体以及人工呼吸等。
4.移开患者周围可能造成伤害的物体,如家具等。但不要强迫或约束患者。特别要保护好患者头部,可用毛毯、衣物等柔软物体垫在患者周围,或挡在患者可能碰撞到的物体上。
五、冻伤
(一)冻伤的症状
人体自动保持体温在摄氏37度左右,当体温下降时,便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温症状,如皮肤发冷,肌肉开始不断自动收缩而帮助身体升温,即我们常说的打冷颤。随着体温继续下降,身体开始出现协调性减弱,语言和记忆功能减退,头昏,反应迟钝等症状。患者开始失去判断能力,并开始脱去身上的衣服,体温越低,上述症状越明显,如果继续降温,则会出现肌肉和关节僵硬,继而丧失脏器功能,瞳孔开始失去对光的反应,呼吸缓慢甚至停止。循环系统由供血不足到停止供血,心跳停止并死亡。
身体局部冻伤是低温对身体造成的另外一种伤害,最容易冻伤的部位是暴露在外而缺乏保温的部位,如手指、脚趾、鼻子、耳朵等。
1.冻伤的早期症状包括:
(1)皮肤苍白,按压皮肤也不会变色;
(2)冻伤部位感觉不灵敏;
(3)皮肤处于柔软状态,遇暖后有刺痛感。
2.冻伤的晚期症状包括:
(1)皮肤苍白如蜡;
(2)接触时有冰冻感;
(3)肿胀;
(4)水泡;
(5)遇暖后皮肤红紫色斑迹;
(6)疼痛或麻木。
(二)对冻伤患者的现场救护方法
1.发现低温创伤病人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立即将患者从低温环境中解救出来。
2.由于低温创伤可能影响全身各个部位,警员应对患者进行全身评估,在没有体温表的情况下,可用手感受患者体温。
3.如果伤员衣服潮湿,应为其换上干燥衣服,并注意保持患者体温,然后尽快送医救治。切勿在现场为患者加温取暖。
4.未经医生允许,不要让患者进水进食,患者饮食时应由其自己进行,警员不要予以协助。
5.低温创伤病人心脏十分虚弱,应随时检查脉搏是否正常,只有在心跳停止的情况下才可实施胸外按压。
对于局部冻伤患者,严禁采取以下措施:
(1)挑破水泡;
(2)揉按冻伤部位;
(3)热敷;
(4)用冻伤的双脚行走。
六、高温中暑
(一)高温中暑的症状
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身体过度排泄汗水因而失去重要的电解质,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并且降温,就可能发生中暑。与低温创伤相同,年老及年幼者、患有疾病者以及处于酒精或毒品状态下者,发病率都会高于普通成年人,因为他们身体无法像常人那样对温度作出正常反应。高温环境会降低人体散热能力,人通常是通过皮肤出汗散热的,血管膨胀后更加接近皮肤表面,血液中的热量便透过皮肤散出体外。脱水、肥胖、高烧、疲劳以及糖尿病等,均可降低人体维持体温的功能。
1.热痉挛是受热的早期表现,是身体自动发出已经无法继续降温的警告,迅速将患者转移到凉快的地方,并补充水分,痉挛症状会有所缓解。
2.热枯竭是受热的中期表现,循环系统随着负担加重而无法继续维持体内常温,表现为呼吸急促、肤浅,肌肉痉挛,虚弱,头昏以及脉搏虚弱等。
3.热昏迷是受热的晚期表现。热昏迷属于急症,必须立即送医救治。随着受热程度的恶化,身体自我降温功能不断下降,直至完全停止运作。停止出汗是热昏迷的主要症兆,其他症状还包括:呼吸肤浅不均匀,脉搏急促有力,但伴随短暂的脉搏微弱,皮肤干燥,发红发热,瞳孔放大,意识逐渐丧失。
(二)对高温中暑患者的现场救护方法
1.将高温病人迅速转移到通风凉爽的地方,注意患者意识清醒程度,检测呼吸及脉搏,并迅速送医救治。
2.救护措施在送医的途中就应开始,如开启冷空调,用湿毛巾辅助降温,有条件时可用冰袋降温,冰袋放置的最佳位置是患者腋下、裆部和后颈部。在冰袋与皮肤之间应用毛巾等物品衬垫。
3.如果患者神智清醒,可允许其慢慢饮水,如果丧失意识并且呕吐,应将其置于侧卧姿势,颈椎受伤者除外。
白癜风有那些特征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