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
松花蛋,也称皮蛋、变蛋,是中国特有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人都喜欢吃皮蛋瘦肉粥、皮蛋豆腐、擂椒皮蛋……不过,松花蛋一直备受争议,经常有“松花蛋不健康、没营养”,甚至“吃松花蛋会慢性中毒”的说法。饭菜中经常用到的松花蛋究竟能不能安全食用呢?
今天小编就和您一起探究一下一颗松花蛋的“花花世界”。
松花蛋为何长“松花”?
印象中,松花蛋是一副黝黑光亮的样子,里面也会长出“松花”。为什么会这样?
据了解,松花蛋在腌制过程中会使用到碱,碱通过蛋壳上的细孔渗透到鸭蛋中,与蛋清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又与蛋中的铁、锌等金属元素生成有颜色的硫化铁、硫化锌,最后逐渐变成褐色、黄色。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碱和鸭蛋中镁元素结合形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容易结晶,就形成了漂亮的“松花”。
大部分的“松花”会长在表面或者蛋黄、蛋清接触面,但是也有一些会渗透到松花蛋“里面”,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松花蛋的“松花”,长在哪里都是正常的,和制作时的卫生状况关系不大。
但是,松花蛋制作如果配方控制不良,会使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蛋白质变性呈为蛋白,就不能食用。如果蛋壳有裂痕或配方控制不佳,也会让蛋内的硫化氢外溢,变成金黄色。正常的松花蛋是为墨绿色且有松花及富有弹性。
松花蛋含铅量高,会慢性中毒、致癌?
“有人说松花蛋不能吃,其实是对松花蛋含铅有所顾虑。”业内人士解释,传统制作方法中,松花蛋铅含量确实较高。现在制作工艺改进,国家也对松花蛋含铅量做出限制,正规厂家出产的松花蛋含铅量基本不会超标。也就是说,只要不是大量进食或者进食不正规的松花蛋,就不会出现铅中毒的情况。
传统工艺中,松花蛋是以鸭蛋为原材料,再加入生石灰、草木灰、盐、茶叶和食用碱等经漫长的蛋白质分解凝结而成,并不含铅。
但经现代技术的改造,有些制作松花蛋的人会辅以“黄丹粉”加快松花蛋的成熟过程,使松花蛋形成漂亮的松花,防止蛋白质的进一步液化。
其中黄丹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铅,在松花蛋制作期间,一部分氧化铅会渗透进蛋中,确实可能会出现铅超标的情况。
但我国早在年就改良制作工艺生产“无铅”松花蛋,不会在松花蛋制作中添加含铅物质,所以目前市场上售卖的大部分是无铅松花蛋,并不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但“无铅”松花蛋并不等于完全不含铅,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松花蛋含铅量不超过0.5mg/kg,就可以标为“无铅”,对人体健康不会有损害。
为什么常年有因吃松花蛋中毒送医的案例呢?
“罪魁祸首”其实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尤其是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但不耐热,高温可杀灭。
畜禽肠道内的沙门氏菌经排泄物污染蛋类,松花蛋腌制温度不足以杀灭沙门氏菌,酸碱环境均可存活,且由于松花蛋加工温度不够高(凉拌),不能起到高温杀菌的作用,所以常有因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松花蛋而食物中毒送医的案例。
因此,在食用松花蛋前,需要经过高温蒸煮,才能杀灭沙门氏菌。
吃松花蛋,还是要克制些……
不用担心铅中毒,风味独特、让人欲罢不能的松花蛋,是不是可以替代传统蛋类,每天吃一颗呢?
不建议!
松花蛋跟鲜蛋相比,因为加入碱的原因,会使鸭蛋中的维生素损失;其次,腌制过程中,盐的渗入会导致松花蛋的钠含量比鲜蛋高很多。因此为了健康,吃松花蛋还是要适可而止。
此外,体质较差的人群、儿童和孕妇、高血压患者也不建议食用或者食用过多的松花蛋。
为什么不用鸡蛋?
松花蛋的原料为什么往往是鸭蛋,而不是更常见的鸡蛋呢?
这或许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历史原因,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了用鸭蛋;其次,人们吃松花蛋的时候更偏好蛋黄,鸭蛋蛋黄比鸡蛋的更大;第三,鸭蛋的腥味比较大,用蒸煮等清淡的烹饪方法做出来不太好吃,一般都会用相对“重口味”的料理方式,比如咸鸭蛋、松花蛋等来遮盖原本的味道。
而鸡蛋,怎么做都好吃。虽然用鸡蛋制作皮蛋完全没问题,但是感觉这样有点浪费鸡蛋的“天生丽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日常摄入蛋类,鸡蛋仍然是首选。
如何挑选松花蛋?
1
掂一掂
松花蛋拿到手里,掂一掂,好的松花蛋会有分量,有压手感。
2
晃一晃
将松花蛋拿起来晃一晃,好的松花蛋弹性十足,而有些不好的松花蛋会感觉比较碎。
3
闻一闻
好的松花蛋会有扑鼻的碱味,如果松花蛋腐败变质了,会有刺鼻的恶臭。
也有人认为黑斑越少,重金属含量越少,其实黑斑的多少与腌制时间和制作温度有关,和重金属含量无关。
建议大家到正规超市购买,规避可能的安全风险。
//2
//3
来源:科普中国、央广网、百度百科等
责编、排版:张嘉真
图片设计:李少普
审核:郑滢
声明: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最近更新